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北京街头的“柠檬黄”:九千引导员托起城市文明指数

作者:陈熙林 2018年11月26日 新闻联播

  九千“八大员”托起城市文明指数

点击进入下一页

  身穿“柠檬黄”任务服,“文明乘车监视员”成了公交车站的一道靓丽景色。 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在北京街头,有一抹“柠檬黄”曾经继续了17年。每天清晨和黄昏,无论刮风下雨,数千名文明引导员活泼在公交地铁站台、交通路口,停止文明引导效劳。他们是“文明排队”的见证者和推进者。

  从最后的排队引导员,到明天9000人的队伍,文明引导员正从全市2300个站台走向城市各个角落——赛场、公园、校园周边、严重活动等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

  17年来,他们承当了简单来说,创业有四步:一创意、二技术、三产品、四市场。对于停留在‘创意’阶段的团队,你们的难点不在于找钱,而在于找人。”结合自身微软背景及创业经验。肉体文明宣传员、文明礼仪示范员、排队乘车引导员、交通文明协管员、治安防备信息员、群众困难排解员、站台环境维护员、公共文明察看员的任务——因而,被称为新时代的“八大员”,是他们促进了首都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的提升,也见证了市民文明认识的进步。

  请大家文明乘车 “抢座儿”渐消逝

  “17年前,乘车真难,大家都是抢座儿。”孙平是公共文明引导员创立者之一,她回想,“那时分,公交车还没停稳,乘客就蜂拥而上,拼命往上挤,站台乱成一片。”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北京最亟待改良的是什么?首都文明办地下征集。乘车次序乱、随地吐痰、小广告众多等较为集中,而且这几个成绩还都发作在公交站台。

  “文明乘车”“文明赛场”“文明出租车”成为“文明有礼北京人”的打破口。一支由上千名退休大爷大妈组成的“文明乘车监视员”呈现在次要大街、重点地域的430多个公交车站,宣传文明乘车,劝止不文明行为。

  当年刚从北京开关厂下岗的胡雅丽参加其中,一干就是17年。

  后来,胡雅丽并不觉得这任务有多难,“请大家文明乘车,这有什么难的?”可真正干起来,胡雅丽才发现,本人想复杂了。

  “请乘客们有序排队上车。”胡雅丽数不清楚本人一天要反复多少遍这句话。有一次,一辆13路车进站,有名女士没排队,想从胡雅丽面前挤上车,胡雅丽一侧身挡住了她。没想到,那女士抬手就是一巴掌。胡雅丽心中的火儿腾地就下去了,可看了看手中的小红旗,她又压下了火气,宁静地提示对方,“请您排队上车,谢谢您的协作。”四周的乘客也站在胡雅丽一边,那名女士低下了头,默默排到队尾。

  干了17年文明引导员,看着乘客都有了排队候车的习气,站台次序越来越好,胡雅丽心里特快乐,受的冤枉和辛劳,她都不放在心上。

  公交车站拉绳划线 自制排队设备

  2006年,北京公交开端刷卡乘车,文明引导员从1300人扩大到4000人,值守站台也添加到2000个。

  刘月华,当年47岁,她是海淀区学院路左近公交站的文明引导员。有一次,一辆公交车刚停稳,几名拿着尖嘴钳、扳手、电锯、水桶等施工工具的乘客蜂拥而至。刘月华赶忙上前劝止:“请大家别挤,按顺序一个一个上车!”可那几人基本不听,工具也杂乱无章地堵着车门。公交司机也来气了,冲着刘月华喊,“要你们有什么用呀?还不够裹乱的!”

  虽然刘月华很冤枉,可她也觉得文明不能只靠提示,还要靠巧妙引导。她和队友们一磋商,决议用一根绳子,绑上指挥旗,做成简易“隔离绳”固定在车门一侧,另一侧,两名队员手持指挥旗、伸展双臂站立,构成夹道,引导乘客从夹道中排队上车。“隔离绳”一挂,站台次序果真恶化。

  但还是有乘客钻绳子、加塞,甚至冷言冷语,“还拉绳子呢,就是画条线都不见得有人听。”

  这话提示了刘月华,她还真要试试“排队线”。尔后几天,她和队友们白昼上岗执勤,早晨加班画线……连干了几个早晨,为学院路周边16座公交站台划上了150多条停车线、300多条排队线和160多组线路数字。

  第二天,见站台上忽然冒出这么多线,乘客们很猎奇,听说是引导员应用休息工夫义务画的,大家不谋而合,排队候车。

  “排队线”这事,刘月华和同伴们坚持了12年,大家通力协作,普通不到2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公交车站的施划。

  文明引导进公园 大妈辞别“丹陛桥躺”

  2010年底,经市政府同意,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作为政府购置的公益岗位,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就此成立,各区县设公共文明引导员大队,各街乡设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柠檬黄”普及城市街头巷尾。

  “柠檬黄”也开端走出站台、路口,走向春运场站、体育赛场、上演场所、公园景点、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他们引导文明的身影。

  丹陛桥,天坛祈年殿到回音壁间的一条汉白玉小道,2017年,多家媒体曝光有市民在丹陛桥上“扎堆儿躺卧理疗”。

  张俊鸣,首批走进天坛的文明引导员之一,劝止躺卧丹陛桥,成了她的重要义务。虽然做好了心思预备,但她还是没想到,劝导的第一团体,就给她来了个“大窝脖儿”。

  丹陛桥上有位“钉子户”——老太太每天带着小孙子来桥上,铺着一个垫子侧身躺着,大家劝她起来,她连眼皮都不抬,“我从小就在这里玩儿,也是在这里长大的,都几十年了也没有人管。不就是来了几个本国人,拍了几张照片上了报纸电视吗,还真当事儿了。他们算老几呀?管得着咱中国人吗?”

  张俊鸣蹲上去对她说:“大姐,您瞧,这么多游客都看着您呢,有什么话,我们坐那边长凳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子聊聊去。”老太太横了她一眼:“跟你有什么可说的?没事找什么事呀,一边凉爽去!”围观游客越来越多,张俊鸣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但她还是耐着性子劝道:“我们北京人由于这事儿,上了国外的报纸、电视,您说这不是给中国丢人嘛。再说,跟这躺着,哪有在家床上舒适啊!这人来人往的,您小孙子在这儿躺着也不卫生!”

  提到了孩子,老太太似有所动,嘴里嘟哝着:“我也不想让孩子躺,可我这一天天腰疼是老缺点了,就想在这儿躺躺能治病。”张俊鸣说:“有病去医院找医生瞧瞧比拟靠谱,就靠这石头缓解哪管用啊,您要是置信我,我给您引见一个西医大夫。“老太太一听立马坐了起来,‘西医大夫’管事儿不?”“来,我扶您起来,抱着孩子,我们到边儿上我跟您细说。”

  张俊鸣还真给老太太引见了大夫,几次医治,老太太的腰果真好多了,她也不再置信丹陛桥治病一说了,还和张俊鸣成为好冤家,小孙子看见张俊鸣就喊“黄奶奶”,张俊鸣一愣,老太太解释说:“你们不都穿着黄衣服吗?”就这样,“黄奶奶”,在丹陛桥左近叫开了。

  17年来,“柠檬黄”曾经成为首都的一张名片,它好像丛丛跳动的火焰,暖和了这座城市,和来交往往的人心。

  ■记者手记

  回家的路有多长

  2000年前后,公交车难上,不断是北京的痼疾,那时分地铁线路还没几条,上上班都得挤公交车。有个小先生,大清早赶路上学。车一到,众人蜂拥而上,孩子虽然在人群后面,但是个儿矮、书包重,跟个小行李一样,就“滚”到台阶上面去了,这一幕谁也没看见。然后,车开了,孩子死了。

  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是由于当年晨报刚刚创刊1年多,我们的记者赶去现场,写了一篇报道《回家的路究竟有多长?》。第二天,报社里没有往日的繁华,很多同事都捧着报纸,躲在格子间里默默哭。

  一年后的一个晚上,一个十分普通又冰冷的晚上,时任首都文明办宣教处处长的孙平跟爱人一同下班。等车的时分,她忽然跟爱人说:“你明天别站在我旁边,你站在我前面,我想试一试。”一前一后,二人成“队”,很快就有了第三团体、第四团体。车来的时分,孙平的身后曾经站了5团体。也就是在那一刻她认定,“只需有人做示范,只需有人引导,队伍就能排起来,文明基因在中国人的骨子外面。”

  这就是文明引导员这支队伍成立的初衷。这一据守就是17年,9000人先后参加其中。突然想起那个死去的孩子,这一刻心中有悲伤、有遗憾,更多的是欣喜。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