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 > 百科

腾讯校园招聘 腾讯校园招聘笔试

作者:高楠
2022年08月29日 13:30
百科

在腾讯公司的员工体系里,像他一样的专升本学生不到1%;在腾讯每年数量众多的实习生中,他是转正的那30%里的一员……他叫王鸿康,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21届专升本毕业生。从专科生到正式入职腾讯,他是如何做到的?在外人看来华丽的逆袭之路,于他个人而言,不过是浓厚的兴趣、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努力共同作用后的“水到渠成”。

王鸿康的录用通知书

相信内心的愿力

“愿力”是王鸿康自创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为达成内心愿望而形成的一种鼓舞自己前进和向上的动力,王鸿康把这种力量称作为“愿力”。“我面了腾讯游戏和腾讯云这两个部门,从复习到准备面试,加入腾讯的愿望一直都很强烈。”王鸿康说。

王鸿康拿到的入职岗位是技术运营岗。“面试录取比例大概是13:1。”王鸿康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竞争激烈恐怖,只是很多人都没有迈出投简历这一步。”

王鸿康是福建宁德人,他在2016年参加高考时只考了385分。“当时差本科分数线二十多分”,有想过复读,可又觉得复读也没有明确目标,于是就填报了武汉学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当时就很惊喜于武汉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可令他更加没想到的是2017年4月17日,学校举办了共建基金的揭牌仪式,“当时马化腾、张志东、吴宵光他们都来学校参加共建基金的仪式,”王鸿康说,“作为一个互联网爱好者,当看到‘偶像’真的出现在面前时,那种感触十分震撼,顿时就对腾讯充满了向往。”

随后,腾讯公司又来学校做了一次校园招聘宣讲会。“听HR介绍了腾讯的企业文化、宽松的工作氛围,甚至还会发游戏礼包、Q币这些作为员工福利,这让我更加想加入腾讯,成为其中的一员了。我还特意从图书馆里借出了《腾讯传》这本书,了解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史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我要进腾讯工作。”

确定好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为之而努力了。2018年,王鸿康通过了专升本考试,继续在武汉学院学习软件工程专业。“当时我经常浏览腾讯的招聘信息,等到实习生招聘开启的那个时刻,就立马投递了简历。”王鸿康回忆说,“听说只有不到30%的人能从实习生留下转正,但是我还是想去试试,因为想要我的努力和价值有被看到。”

凡事预则立

在成为实习生之时,王鸿康就在为能顺利入职腾讯做准备了。2020年1月,疫情大爆发时期,王鸿康在家隔离期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全面复习大学所有课程,晚上总要到转钟之后才睡觉。“一开始,想到哪里就复习到哪里,后来发现不行,应该有个系统的规划。”王鸿康说,“我就制作了一张复习计划表,对应的每个板块和知识点,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这样才能查缺补漏,复习全面。在兼顾实习和学业的那段时光里,王鸿康最晚在凌晨四点才睡觉。“就睡了五个小时吧,九点钟我就又起来继续学习。”

王鸿康制定的学习计划

在拿到录用通知书后,王鸿康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腾讯的面试很难吧?“其实并没有,因为面试官的提问基本是围绕着大学所学的内容。”王鸿康说。“如果被问到的问题是学科基础知识,但回答不上来的,就需要好好反省一下是否复习到位了。”人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然的话就是在原地踏步。

这次和王鸿康一起入职到腾讯云一共有13个人,基本上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研究生。“腾讯的整体员工起点都很高,跟我一样的专升本的学生大概只有1%不到。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观能动性很强,乐意学习分享知识。”王鸿康说,“我非常开心,我喜欢和实力强劲的人相处,这意味着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应届毕业生,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我们与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呢?“一是学习成绩,看在校时的GPA,二是看是否参与过实践项目,三是看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这三点是我面试时觉得腾讯所看重的。”王鸿康说。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说起与计算机的缘分,还得从王鸿康上中学时说起,他自己搭建了一个地方论坛叫“福安小鱼网”,当时拥有了7000多会员,而福安县人口总量还不到70万人。“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可惜后来经常遭到网络攻击,作为一名中学生又无法负担起服务器和带宽的费用,后来只好关闭了。”当时他只是一名13岁的中学生。

当时和王鸿康一起实习的有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能说别人不优秀嘛?当然不能,但是我就凭着我的努力、乐观和创新性的项目打动面试官。”王鸿康回忆说,在大一时,他就写了一个程序可以让宿舍的同学共享校园宽带。“本来是四个人申请四个账号,使用了我的程序之后,一个宿舍就只用申请一个账号,可以共享使用,帮同学们省下了75%的费用。”还有一次因为家里要安装电子摄像头,但是王鸿康发现云存储这些摄录的视频需要单独购买服务。于是,他就自己在家里搭建了一个私有的云服务,不仅节约了钱,还更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几乎每一轮面试,我的这两个项目都会被问到。”王鸿康说,“可能是像我这样精打细算的人比较少吧。”

王鸿康在入职腾讯后总时不时地通过企业微信看一看陈一丹先生的头像。“内心有一种亲切感,特别希望能当面向陈一丹先生表示感谢之情,正是受到了他的鼓舞才让我实现了人生轨迹的转变。”王鸿康说着。

来源:武汉学院 文字:洪斐 图片:本人提供编辑排版:杨丽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