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米虫满屋爬怎么消灭(为什么里面的黑色小虫子有时会一律往北爬)

作者:王楠华
2023年03月08日 15:09
财经

想要了解农村更多的风俗趣事,请关注农技广播站!

咱们农村都有在家里储存谷物的习惯既方便自己食用,也可以备不时之需。但是由于储存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经常会出现受潮、生虫的情况,于是晒粮也就成了农村一项比较常见的活动!但是有时候晒粮的时候会发现,粮食里面的黑色小虫子有时会一律往北爬,这是为何呢?

咱们先来说说这种黑色小虫子是什么?

这种黑色小虫子叫做米象,也俗称蛘子,是一种以贮藏谷物为食的害虫,幼虫的时候会蛀食谷粒内部,而成虫的时候则啮食整个谷粒。米象繁殖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每年可有 8~9 个世代,如果温度比较高的天气,繁殖速度再次提高,所以一旦发生,便危害极大。

咱们农民最常见的驱逐米象的方式,就是通过阳光暴晒来驱赶米象,而之所以米象会出现被晒之后一律往北爬的情况,则是和米象的生活习性有关。

米象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等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受到太阳直射的时候,会朝着逆光方向行走。而咱们晒粮的时候一般多处于中午高温的时间段,此时太阳正好移动到难免,所以米象就会朝着太阳光直射的反方向——北面行走!

小麦放久了生虫子,主要的虫子有米象虫以及幼虫,谷蠹虫,扁谷盗虫,黄粉虫等,但多以米象以及幼虫多见,有人说小麦中的不叫米象虫,而是拟谷盗,体型比米象虫稍微大一点。这个不太清楚,在我们老家叫它们是“麦牛子”或者“麦谷牛”。

麦牛子产生的原因,多和小麦的储藏空间湿度大温度高有关,小麦水份过高也是一个原因,阴雨潮湿天气仓库封闭不严密也有关系。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麦牛子。因此防治麦牛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清仓,把麦子搬运出来,趁天晴温度很好的时候太阳底下暴晒。这个办法能杀死大部分的麦牛子,但不彻底,最好是在水泥地上暴晒,同时把小麦摊开摊薄一点,中间要及时的翻底抄底,把躲在麦子下面的麦牛子晒死。

麦牛子受热会爬行到阴凉的角落里,因此要封闭仓库,把仓库打扫清理干净,杜绝麦牛子重新爬进仓库里面。对于麦牛子幼虫和黄粉虫就很容易的晒死了,因为它们爬行很慢,太阳毒辣的话很快就能晒死。麦牛子对人体没有危害,但盗食小麦内部的面粉,时间久了小麦就成了空壳,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农民卖不出去或者便宜处理。

再一个办法,就是用药物杀死麦牛子等麦虫,可以用有毒~农药熏蒸的办法。市场上卖的熏麦药多是磷~化铝成分,但磷~化铝毒性很大,要谨慎使用,用的时候要带好橡胶手套或者套个塑料袋子,把磷~化铝用布袋子包好塞在麦堆里面。磷~化铝多是片剂,一颗3克,用的时候要先预算小麦的重量,1000斤小麦用5颗就行了。在加工面粉或者卖掉之前,一定要拿出磷~化铝片,谨防发生意外中毒事件。

如果粮食不多,小麦防治麦牛子还有更好的安全的办法,比如用干燥的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铺在粮食上面的报纸上,或者用布袋子包好塞进粮食里面。其他还有很多中药材也能防止小麦害虫,比如晒干的烟叶,除虫菊等杀虫中草药。

米虫离开大米后米虫跑到其它粮食或食品中也能生存,如晒干的豆类、面粉、高粱等物。另外长大的幼虫跑出是不再吃粮食,开始做茧为蛹。

米虫怕热,被晒了就会从米里跑出来去别的阴凉的地方。

我们常见的米虫就是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很洋气叫做米象,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其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是褐色的外观颜色,大小在3厘米左右,具有如大象鼻子的长形嘴巴,用来啃咬米粒,使米粒产生孔洞,成虫可以进入到大米里进行产卵,所以今天你还发现的是几只,几天功夫就会大量的繁殖,非常令人头疼。

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

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

家家户户年年买米,年年生虫。

有些虫卵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里,人们很难一一把它们清除,当家中有大米、气候又适宜时,这些虫卵孵化出来便很快会爬进米袋,大吃大嚼,‘生儿育女’了。

买来的米开封后放置久了未食用,就会生出许多小小的米虫。

所以会长出米虫的容器或包装应该不是完全密封的,不然也不会长虫子了啊? 小米虫多了总会从一些小的缝隙中爬出来的。最好的方法是有能够保持密封和干燥的容器和包装去贮存。生了虫的米,可以在出太阳的天气,打开包装放置在阳台或室外多晒一晒,小米虫就会不见了,在食用的时候用水清洗干净,并且开封了的米最好是尽量食用不要放置太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