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中国战斗机型号大全(18战机哪一个更先进)

作者:高夕华
2023年03月17日 11:09
财经

打败雄猫的不是大黄蜂,是岁月......

F14和F/A-18是美国航母舰载机的绝代双骄,性能先进、威力强大。如果比较起来,作为重型战机的F14平台性能更加出色,无论在机动性能、载荷航程性能上都好于中型机F/A-18。但是论及技术先进性,F/A-18更胜一筹,因为F/A-18毕竟比F14晚了10年诞生。F14虽然是三代机的鼻祖,毕竟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电传操纵、静不稳定布局、综合航电系统、边条增升等一系列三代机典型的技术手段并未采用。而F/A-18是一款货真价实的三代机,上述先进技术手段一项不落,而且在机体结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更是远胜F14。而且到了F/A-18E/F“超级大黄蜂”这个型号,已经是性能更加先进的三代半战机了。

可以这样说:F-14的平台性能指标更高,但是F/A-18技术水平更先进。作战能力各有优劣,F14空战能力更好一些,F/A-18系列对地打击能力更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说F-14。

F-14是美国于上个世纪70年代研发的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拦截携带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的苏联轰炸机群。而F-14的任务就是在E-2预警机的引导下,在苏联轰炸机携带的反舰导弹射程外拦截它们,所以F-14把截击作战性能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F-14有两个撒手锏:

1、为了兼具舰载起降性能和高速拦截性能,F-14使用了当时时髦的变后掠翼技术。外段机翼可以在机载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不同速度变换成最合适的角度。在起降阶段F-14机翼后掠角变小,展弦比增大,获得更好的升力性能;在高速飞行时,F-14机翼后掠角变大,以降低飞行阻力。

非常珍贵的照片,展示了F-14后掠翼不同的状态。同时这种怪异的“敬礼”姿态也展示了F-14不错的飞控性能。

2、武器系统上,采用了AWG9雷达+AIM54“不死鸟”导弹的组合。功率强大的AWG-9雷达对轰炸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而AIM54不死鸟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180公里。

在AWG9雷达的控制下,F-14可以同时用6枚AIM54攻击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的6个目标,这种截击能力前无来者,直到40年后由F22+AIM120D才超过。

除了吊炸天的截击性能,使用由机载电脑自动控制后掠角度的后掠翼布局使得F-14在各种速度、高度下都有良好的飞行性能。上图是美国海军的一位老鸟驾驶F-14锁定一架F-15的照相枪的照片,注意看,是在机炮模式下直接瞄准了F-15的座舱。虽然只凭一副照片不能断定F-14一定强于F-15,但是这样的GUN KILL可以让猫党吹一辈子。

F-14虽然是那个年代最强的舰载战斗机,但是在美国海军手里并没有值得一提的战绩,反倒是在美国人的死对头---伊朗空军手中大放光芒。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的F-14是空中主宰,击落了数十架伊拉克战机,包括米格25,其中有相当的战果是由“不死鸟”导弹获得。

雄猫以超强的空战能力独步海空,但是苏联解体后,美国航母面临的巨大压力一夜之间就无影无踪了。F-14空有一身武艺,到头来却成了屠龙之技。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由海制陆”的战略中,F-14不得不进行改进,提高对地打击能力。

F-14D“炸弹猫”是F-14最后一个型号,通过改进火控、加装瞄准吊舱而具备了使用精确弹药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F-14D最后的日子里就是在阿富汗、伊拉克轰炸恐怖分子中度过。实事求是的说,由于变后掠翼的外翼段无法设置挂点,F-14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并不合适。

说完雄猫,我们再说说大黄蜂。F/A-18是美国海军上个世纪80年代研发的多用途战斗机,兼具对空和对地(海),这从它的编号就能看出:F是FIGHTER的首字母,代表战斗机,而A是ATTACK的首字母,攻击机的意思。正是因为它艺多不压身,在F-14和A-6退役之后,它一统美国航母的甲板。

F/A-18的前身是与YF-16竞争美国空军轻型战斗机项目中失败的YF-17。虽然没拿下空军的项目,但是美国海军看重了其双发布局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而且多用途潜力比较好。大黄蜂采用展弦比较大的平直翼型+大边条翼的组合,这样的布局有两个好处:

1、升阻比高,载荷航程性能好,而且较长的机翼更方便设置挂点;

2、低速状态时气动性能好,这有利于提高着舰性能,而额外的好处就是大黄蜂的格斗能力可以与狗斗之王F-16媲美。

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大黄蜂这样的气动布局也有很大的局限,那就是高速性能差,F/A-18在挂载了较多的弹药后飞到超音速都费劲。

大黄蜂如果真这样挂,连飞到超音速都费劲。为了把挂点之间的气动干扰降到最低,大黄蜂的挂点设置向外倾斜,有点外八字的意思,进一步增加了飞行阻力。

从性能上来说,大黄蜂真正超过雄猫的地方就是对地打击能力,这既是因为大黄蜂的火控系统的支持,也是因为更好的挂载条件和低空低速性能。

虽然只是中型机,但是这样的挂载能力比F14还要强。美国海军在大黄蜂的基础上,扩大机体、改进航电、采用加莱特进气道和面积更大的哥特式边条,研发了超级大黄蜂,多用途性能进一步增强。在超级大黄蜂的基础上有研发了“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凭借均衡和全面的性能,在F-14和A-6退役后,大黄蜂家族接管了美国航母甲板。

所以,综合来看,雄猫的空战性能更强,而大黄蜂的多用途能力更好。

雄猫于2006年退役后,不但军迷一片惋惜,就连美国海军的某些飞行员也抱怨,飞惯了威猛的雄猫,这些飞行员对大黄蜂这样的“样样通、样样松”的多用途战机有些瞧不上,甚至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塑料虫。

客观上说,作为重型机的雄猫在平台性能上确实远远好于大黄蜂。但是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雄猫就被大黄蜂拍在了沙滩上。雄猫被大黄蜂取代的真正原因还仅仅是性能上的差异,更主要的原因是:钱!

雄猫从来就不是一种好伺候的飞机,可靠性很差。无论是先进的AWG-9雷达还是复杂的变后掠翼结构,使得F-14在拥有强大性能的同时,也成了维护人员的噩梦。在F-14的服役生涯中,因故障坠毁的雄猫占总生产量的比例接近20%。

笔者有时候真的很佩服伊朗,在遭受封锁的艰苦的条件下还能让40多岁的老雄猫翱翔蓝天。

而大黄蜂在研制之初就把可靠性放在了第一位。在研制过程中全面采用了最新的美国军标,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对地勤人员相当友好,是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三代机。在21世纪初,F-14的维护量是F/A-18的9倍。在冷战后威胁骤减、军费大幅下降的日子里,美国海军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美国海军也不是没动过给雄猫找个正经接班人的心思,方案之一就是变后掠翼版的F22。当然,还是因为作战环境和费用的权衡下砍掉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与空军、海军陆战队一起用飞行性能平平的F-35。

无论如何,对于很多军迷来说,F-14时代的远去还是有点可惜,大黄蜂各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面”,而臃肿的死胖子F-35就更不要提了。这两者都很难撑起雄猫接班人的名号。

作为一个铁杆猫党,笔者永远喜欢F-14。

苏35的机体+歼16的航电=最强三代半。

2018年底最后一批苏35交付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后,中俄苏35合作项目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首批24架苏35合作项目于2015年底签署最终协议、2016年平安夜交付首批4架,2018年完成24架全部交付,可谓神速。而中国是否继续采购苏35、乃至像歼11B之于苏27那样实现国产化改进,是军迷非常关注的事情。

在素有“南霸天”之称的我空军劲旅手中,苏35迅速形成了作战能力,在2018年初就开始执行战巡南海、为轰6K护航等实战化任务,并且也逐步实现了与我军作战体系的融合,苏35的威力逐步解锁。从官方媒体报道来看,我军对苏35还是非常认可的。

关于苏35改装国产航电系统,这事儿在网络上经常被提及,但是尚无实锤。中俄间24架苏35军机合同不是简单的军机交易问题,而是一个合作项目,这一点国防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但是从交易金额上来看(合同金额20亿美元左右),首批24架苏35肯定不包括合作改装中国产航电系统的内容。

俄罗斯方面排到过中国苏35在交付后返回俄罗斯进行改装、升级的照片,但是这些改装据信是为了让苏35融入中国军队作战体系而加装国产数据链之类,改装幅度很小,不涉及核心航电系统。

对于苏35来说,这是一款俄罗斯花数十年之功升级改进苏27家族的终极版本,号称“终极侧卫”。苏35沿袭了苏27家族的经典布局,带边条的后掠翼+ 升力体机身兼顾机动性和载荷航程能力。而且为了解决苏27的一些顽疾,苏35采用了很多新技术:

1、强化机体结构、改善大载荷飞行能力、提高机体寿命。

苏27自诞生以来就有“软骨病”的缺陷,与典型西方三代机相比,苏27机身结构强度不足,寿命较低。苏27最初型号机体寿命只有2000小时,加强机体结构的苏30达到了4000小时。而在苏35这个型号上,俄罗斯采用了西方设计标准,机体结构得到强化,机体寿命达到6000小时,与西方主流三代机相差无几。

2、使用2台117S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增加2吨,使得苏35在机体重量增大、尺寸增加的情况系飞行性能不减。而且117S具备矢量推力,实现了飞-火-推一体,不但治愈了苏27家族“跨音速陷阱”,而且综合机动性能大大提高。

苏35是世界上综合机动性能第二好的战斗机,仅次于F22。中国引进苏35后,它就是中国综合机动性能最好的战斗机,超过现阶段的歼20A。

3、改装俄罗斯先进的航电系统,提高了航电水平。

俄罗斯战机的航电系统向来是短板,苏27/30还是使用老旧、落后的N001倒卡天线雷达,探测距离近、多用途性能一般、抗干扰能力差。

苏35使用了一台大口径、大功率的被动相控阵雷达(PESA),在“凝视”模式下最大探测距离400公里,而且多目标处理能力、抗干扰性能、多用途性能较N001系列有了天壤之别。

苏35还吸收了苏57的研制成果,座舱显示系统和电子战系统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经过上述几项改进后,苏35战力猛增,成为俄罗斯仅次于苏57的新锐战机,在苏57量产坎坷之际,苏35实际上成为俄罗斯天空的守护神。

中国引进的苏35装备了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这只驻守祖国南大门的拳头部队之前使用的就是苏27/歼11A,改装苏35算是轻车熟路。在用惯了老旧的苏27后,在改装苏35之初,他们确实感受到了苏35的先进。但是在最初的惊喜褪去后,我国空军也意识到了苏35的不足:航电系统和机载武器。

苏35的航电系统以俄罗斯的标准来看确实很先进,但是以中国拥有的歼20、歼16和歼10C对比,苏35的航电系统沦为“比上不足”的境地。以机载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来说,苏35“猎豹-E”被动相控雷达的最大上视距离仅仅与歼16使用的有源相控雷达的最大下视距离相当,而在多用途、抗干扰能力等指标上差距也不小。除了雷达,苏35的电子战系统也不歼16。

歼16是我国版本的“终极侧卫”,与苏35这种俄罗斯原装“终极侧卫”的对比很有意思。总的来说,得益于歼20的研制成果,歼16航电系统更好,而苏35平台性能更强。

除了战机本身的性能缺陷,中国目前引进的苏35只能使用俄制空空、空地弹药,无论是弹药种类还是性能水平,俄制弹药已经被中国越落越远。

中国国产弹药近年来有遍地开花之势,就拿最基本的空空导弹来说,我国目前新锐的PL-15和PL-10领先俄制R-77、R-73一代,而且我国新一代空空导弹已经开始试射。

毫无疑问,苏35这样的优秀平台有着巨大的潜力,也是我国迫切需要的,所以如果用国产航电系统对苏35进行改进乃至国产化,使其不但能够无缝融入中国作战系统,还可以使用现金的国产弹药,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这种中国版的苏35也将与美国的F15X一同成为最强三代半。

这让笔者想起了歼11D,这款人气颇高、被寄予厚望的“中国苏35”目前已经没多少消息了,估计作为一个型号已经凉了,但是其验证的先进航电系统为弹射型歼15T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款以制空为主的国产三代半重型战机的下场昭示了国产苏35的前途并不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毕竟,使用国产先进航电系统的苏35再先进也是三代半,其制空性能较歼20差太多,而多用途能力由不及歼16,但是价格缺比歼20差不多。

如果产能足够、军费充足,中国空军未来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停止一切三代乃至三代半战机的生产和采购,全力生产和装备歼20和新四。但是,理想总得在现实面前进行妥协。连财大气粗的美帝空军都开始采购F15X了,还有数百架歼7/8仍在服役的中国空军显然不会拒绝一款先进成熟、性价比高的三代半战机,或许改装国产航电的苏35就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款在役的航母舰载机,歼-15舰载机可以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广大军迷的关注(比如改进型号、生产数量、战斗力等),当然也包括它的对陆打击能力如何?

要说歼-15的对地攻击能力,首先明确一点,歼-15的定位是多用途舰载战斗机,与歼-16较为类似,所以歼-15舰载机不仅要夺取海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同时也要兼顾对陆打击能力。只是对陆打击对于目前的我海军来说尚属特殊情况,但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对陆打击能力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辽宁号航母行的歼-15

其次,歼-15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唯一在产的重型舰载机,体型和起飞重量在全球现役舰载机中都属佼佼者,空机重量为17.6吨,正常起飞重量25吨,最大的起飞重量约为33吨,更大的起飞重量也就意味着更强的挂载能力,而拥有强大的挂载能力必然也会有着不俗的对陆攻击能力。

▲歼15强大的挂载能力

歼-15舰载机拥有12个武器挂架,最外侧的4个只能挂载较轻的导弹,机翼内侧和机身的挂架则可以挂载2-4吨较重的各型导弹,像鹰击-12这种重型反舰导弹的重量约为2吨左右,而像KD88这种主力空地导弹的发射重量则只有0.7吨左右,所以单就挂载能力而言,歼-15几乎可以挂载我军所有的空基导弹。

▲歼15的姊妹歼11系列对地攻击

不过,在已公开的图片中,歼-15舰载机挂载的唯一一款对地攻击武器就是无制导火箭弹。当然,歼-15舰载机的实际对地攻击手段肯定不止于此,未来挂载KD-88A空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卫星制导炸弹等精确对地武器,以及鹰击-91对防空雷达进行压制的反辐射导弹。

▲这架歼-15进气道挂载了数据链吊舱

▲国产数据链吊舱,可以看到它前后都有天线

近日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图片引起外界浓厚兴趣,图片上歼-15战斗机在机气道下面挂载了一个吊舱,从形状来看,它应该是国产YJ83KH中程多用途导弹吊舱,这个吊舱配备表明歼-15战斗机已经可以使用YJ83KH中程空地多用途导弹,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

YJ83KH是中国相关单位在YJ83K空舰导弹基础上研制中程多用途导弹。最新型号是在YJ-83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用红外成像末制导系统替代原来的雷达末制导系统,号称中国的斯拉姆导弹。YJ83KH既可以攻击水面舰艇,也可以攻击地面目标。不过它的性能比美国SLAM空地导弹要好的多。根据2018年珠海航展公开资料,国产CM802B反舰导弹各方面与YJ83KH相近,CM802B反舰导弹最大射程290公里,而斯拉姆空地导弹只有100公里,CM802B反舰导弹发射重量为700公斤左右,侵彻战斗部的重量达到了285千克,战斗部威力很大,能够摧毁采用坚固防护的目标。

▲YJ83KH红外成像多用途空地导弹,注意头部非透明整流罩

▲此前有图片显示歼-15已经挂载YJ83KH空地导弹

▲一般认为CM802B与YJ83KH相近

YJ83KH多用途空地导弹采用复合制导系统,中继制导系统包括激光惯导、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制导计算机。计算机配备有数字地图,具备航线规划能力,能够预先设定转弯点,可以避开障碍物,采用更加安全的航线,对方无法判断导弹攻击来自何方。前面说过YJ83KH多用途空地导弹配备数据链,能够远距离攻击目标。凭借数据链,YJ83KH能够实现发射后锁定,就是导弹对准目标概略发射,抵达战区之后,才打开末制导系统锁定和攻击目标,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导弹射程性能。不过导弹发送信号不能直接传递给飞机,需要一个吊舱来接收这些信息,然后通过数据链总线传递给任务计算机,后者将它显示在座舱屏幕上面,选择飞行员选择目标。这个吊舱也把相关命令传递导弹,让导弹攻击飞行员飞行员选定的目标。从相关图片可以看到这个吊舱前后都有天线,因此吊舱向前或者向后殾能发射信号,加上无线电数据链作用距离高于导弹射程,所以载机发射之后就可以调转机头对导弹进行导引,以提高载机战场生存能力。

YJ83KH多用途空地导弹发射前将目标数据输入到制导计算机之中,然后挂载在歼-15战斗机上面,起飞前往战区。在预定位置发射导弹,然后导弹在惯导和卫星导航接收机引导下飞往预定目标。导弹抵达目标大约20公里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开机,系统获得的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递给歼-15战斗机,由歼-15飞行员选择目标,然后导弹根据飞行员指标攻击重要目标或者目标薄弱部位,最大限度提高导弹摧毁能力。

▲从各方面来讲,YJ83KH相当于SLAM-ER导弹

从CM802B反舰导弹射程来看,YJ83KH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50公里以上。这个指标已经超过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防空导弹射程,包括S-300PMU-2、爱国者防空导弹,这样意味着歼-15能够在对方防空体系覆盖范围之外进行攻击。由于YJ83KH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制导精度高,因此歼15战斗机飞行员能够在上百公里外精确打击对方纵深重要目标,例如防空导弹系统、雷达站、指挥中心、通信中心和物资中心等。另外它可以打击水面目标,YJ83KH和YJ83组成混编导弹攻击群,形成雷达、红外成像复合探测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导弹编队突防概率和攻击成功率。

▲歼-15配备KH83KH如虎添翼

因此歼-15配备YJ83KH多用途空地导弹有效增强了飞机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不过歼-15还需要更加先进的空地导弹,例如隐身防区外攻击导弹,这种导弹隐身性能更好,突防能力更强,将会进一步提高歼-15对地打击能力。

我们期待未来升级后的歼-15机翼下能出现新型国产光电吊舱,挂载KD-88A空地导弹、GB500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对地武器,彻底扭转其对地能力羸弱的现状,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在不不久的将来,在可能来临的统一作战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其实,在大部分语境下,战斗机和歼击机其实是一码事,歼击机是由于国内的翻译传统,在描述华约体系装备时常用的术语,在现在已经越来越西方化的文化背景下除了正式文件以外其实已经很少用了。

至于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区别,那肯定就是一个用来打灰机一个用来舔地了呗,具体点说,战斗机的任务重点是执行所有的对空任务,典型的包括:

1. 争夺制空权:一堆战斗机开上去就是干,游猎就是一种典型的空优形式。(空优任务,美军术语里面就是CAP,战场建立一个局部的空中有利区域,并维持这个区域。能力越大,这个区域就越大。)

2. 保持制空权:在一个区域巡逻以保证敌方空中力量无法进入,和空优任务一体两面。

3. 护航:为突入敌方空域的攻击编队提供对空掩护,或保护己方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等高价值目标。

4. 截击:拦截进入区域的敌方攻击编队、轰炸机、侦察机。为了对付某些不好拦的东西还专门分化出“截击机”这一分类。

5. 突击/渗透刺杀:清除敌方高价值目标,四代机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攻击机呢?众所周知,战斗机是从无武装侦察机加上机枪发展出来的。攻击机则是因为战斗机飞行员发现机枪除了打飞机还能舔地,于是逐渐从战斗机强化舔地能力发展来的。一般攻击机大部分都是些价格便宜能拉能装皮糙肉厚,但是慢慢悠悠电子设备弱逼自卫能力低下的家伙,大概也就是干下面这些活儿:

1. 近距离空中支援:对与我方地面部队直接交战的敌方地面部队进行打击。

2. 浅近空中遮断:对敌方战线后方的行军纵队、后勤纵队、交通枢纽、补给节点、指通站点等进行打击以降低敌方地面部队作战和运作效率。

3. 要进行纵深打击?有时候攻击机不是飞不到,实在是以自身的自卫能力深入敌后多半就是送菜。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地面作战,在海上作战中,攻击机还是可以承担一些技术条件较低的近海反舰打击任务的,典型的就是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A-4。技术条件高了的话,除了一些专用的舰载和反舰攻击机(比如A-6这种高帅富)以外,攻击机的小身板和航电都不足以支持反舰导弹等弹药的投放。

不过这只是最基本的,随着飞机设计技术和航电弹药水平的提升,战斗机也开始多用途化,舔个地对他们也不算啥事儿了。所以现在飞机的分类也越来越模糊了。

随着我国这些年研发制造的大量四代机的入役,空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加强,但是其他已经退役了的老飞机怎么办。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将这些退役的老旧飞机改装成无人机,是不是就能够再次发挥这些老飞机的作用。

按照这个思路,其实我国空军针对这些退役的老飞机曾经做过一系列的改进试验,据说有些方面还比较成功,而有些方面就差强人意了,于是这个老旧飞机改装无人机的改装计划就被慢慢搁置起来了。究其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退役老旧飞机改装无人机只适合改装成为自杀式的无人攻击机,也就是一次性投射到敌方目标后,完成了单一的炸弹效果。能不能改造成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呢,由于需要加装用于探测地面或者海面目标的探测器,这在老旧飞机上实施起来比较难,从效率上来讲,还不如直接制造一架察打一体的无人机来的便宜和简单。

二、由于退役的老旧飞机都是属于上几代的战斗机,其突防能力比较有限,既没有隐身能力,同时飞行速度也就只有亚音速,并且飞行高度只能在中高空,既不能超低空突防,也不能到飞机升限附近,同时由于机载的导航精度方面的缺陷,即便是发动攻击精度也有限。

三、退役的老旧飞机起飞方式受限,只能从飞机跑道上一次一架的起飞,起飞的频率以及密度就很低。这就意味着低节奏、低密度的飞行力度与打击力度就达不到效果。无法与高密度的无人机蜂群作战的效果相比较。

四、退役的老旧飞机的保管需要专门的机库或者是停机洞库,与还需要配备专人检修,以防出现各种故障而导致不能起飞,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因此。虽然目前可以用退役的老旧飞机改装成一次性自杀式无人攻击机,但由于各种限制,作战使用效果不太理想,最后平衡的结果就是,用退役的老旧飞机改装成无人机不可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