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檀香是驱鬼还是招鬼(在中国古代爆发了传染病)

作者:刘俊华
2023年03月20日 02:09
财经

关于传染病的问题古已有之,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很大,于是,历朝历代都孜孜不倦的投入到对传染病的斗争中去,做出了各种各样应对的措施。

做好传染病的预防

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对疫病的预防。据说周朝的时候,在民间就设置有专门的医生,他们的职责就是预防和治疗传染病,这类医生被称为“疾医”。

春秋时期,宋国就突发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的症状在人和狗的身上都有显现,人们意识到可能是狗身上携带的某种疾病,致使人类都受到了传染,于是把当地的狗都驱离了。

到了秦汉时期,预防制度更加健全,按照秦律规定,凡是患上传染病的,都要被送到指定地方进行隔离治疗,同时,但凡家中有人被传染的,全家都要一同隔离,以防疾病蔓延。

为了做好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拥有健康干净的生活环境,东汉的《论衡》中就明确告诫人们,但凡老鼠碰过的东西都不能食用;《金匮要略》中则特别指出,绝不能吃被虫子、蚂蚁咬过的果实;《淮南子》一书在总结民间医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死亡的病犬不能扔进水中,以免对水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在当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规避的作用。

北宋时期,朝廷对于传染病的预防非常积极,官方经常张贴通告说明预防疫病的重要性,宋人已经意识到“煎水”可以消灭疾病的源头;为了避免粪便传播疾病,杭州城还有专人对之进行回收,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清洁卫生;对于监狱的卫生也空前重视,规定每五天就要打扫一次,甚至连犯人的枷锁也都要及时清洗。朝廷上下对传染病都非常重视,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做好疫病患者的隔离和保护

春秋时,人们已经知道传染病患者是需要隔离的。《论语》里就曾有记载,有一次孔子去看望自己得了传染病的学生,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隔着窗户和学生说话。

东汉时期,行军打仗经常会遇到突发的疫情,为了确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将领们给传染病患者专门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使他们跟健康的士卒先行隔离,然后再进行药物的治疗。《后汉书》中就有对患病军士安置在庵庐中进行救治的例子,虽然当时的条件简陋,但却是史书记载中在军队设立疫病隔离病院的最早创举。

晋朝时,在疫情发生的时候,为了保护皇帝及朝廷官员的安全,朝廷规定如果官员家里有三人以上的亲属侍从发生传染病,则不管该官员健康与否,100天内都不得入宫,这怕是官方规定的在家隔离的最早记录了。

北魏时期,对传染病患者也是安置隔离,然后派遣医生进行救护,后来为做好对疫病的防控,还专门成立医馆对传染病进行研究和治疗。

到了隋唐时期,每当疫情发生后,政府都积极的行动起来,采取患者赠药、尸体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广发药方的形式来加以防控。那时候,寺院里设立医疗场所也非常盛行,武则天就对寺院的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做好疫病的治疗和医学知识的推广

要说对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宋朝无疑是最重视的。朝廷根据不同职能设置不同的医疗机构,由这些不同机构分别承担对应的疫情防控。一些医学机构,在疾疫发生时,首先承担治疗的任务;一些医疗学校则在疫情出现时先行负责安置、隔离和救治病人。据说,有一年为了治疗京师的传染病,宋仁宗不惜将自已的名贵药材拿出,分发给城内的百姓使用。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传染病的防控,两宋时还大量修订、编撰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药方,为了消灭疠气的传染源,一些朝廷官员,还对居住环境的淤泥恶水进行彻底清理,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医疗条件下,北宋的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甚至还首次出现了成功接种天花疫苗的案例。

明朝在传染病研究方面,有很大的成就。那个时期涌现了很多当世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他们总结前人经验,分析传染病的根源,还对疫病进行详细的分类,并且先后出版了瘟疫、痘疹、麻风病、梅毒和疟疾等专门研究传染病的医学专著。明隆庆年间,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就很流行了。

清朝的主要疫病就是天花,为了防治这一传染病的肆虐,当时的朝廷不仅设立“查痘章京”专门机构进行防控,甚至康熙皇帝还亲自投入到天花疫苗的研究中去,并且大力推广种痘法治疗,这一时期预防天花的做法大体上有避痘、祈神和推行种痘术等等方式。

凡此种种,在古代防疫治疫的过程中,不管是朝廷文武大臣还是众多的医学家门,他们都能够积极的投身到全民疫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中去,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值得称赞。

1、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手串。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

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而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尤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手串,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

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手串。

2、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一般来讲,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名贵宝石,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手串,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人是无法得到的。如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一书中,便有关于虚云老和尚委托宽航法师将某亲王所赠的“七色九宝罗汉珠”一串,带到香港交给岑学吕居士留念的记载。

千百年来,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手串,也受人们极为喜爱。

3、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手串,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列举出不少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五眼六通等。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们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手串。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制造手串的极佳材料。

木槵子,亦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手串,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手串。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由此可知用椰壳(蒂)来制造手串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4、竹木类

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手串。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篁竹,质坚皮白;邛竹,高节实中;箭竹,坚劲中矢,都是用来制造手串的好材料。

用来制造佛珠的一般材质,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因为松柏后凋,比喻坚贞、寿考;桂椒馥郁,表示拔萃通神;桐为嘉木,凤凰可栖;梓是良材,用制琴瑟,大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比较名贵的木制手串,多选用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珍贵材料。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烧,亦可入药。如《一切经音义》中注释说:旃檀,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安身之药,故名与乐。

时至今日,用来制造手串的檀木,以黄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被列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之一,更为人们所钟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