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终结统计数字注水,终究要靠制度给力

作者:王悦明 2018年01月23日 热点话题

  原标题:【社评】终结统计数字注水,终究要靠制度给力

  一些中央自曝统计“注水”,是对本身成绩的正视和反思,也是国度层面相关制度不时完善、变革不时推进构成的压力和倒逼。

  1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报道显示,进入2018年以来,已有多地自动曝光本人GDP“注水”。记者梳理发现,向数据“注水”的招数次要分为三种:一是财政空转,年底交税费,转年再退回;二是反复计算,同一家公司在注册地被统计一次,在实践消费地又被统计一次;三是成心虚报,一年财政支出160万元,报成2900多万元。

  勇于自曝家丑、揭开伤疤,供认已经犯下的错误乃至守法违规行为,不怕在全国人民面前丢面子,勇气、态度可嘉,但仍需正视的是其行为和影响的恶劣。

  从“注水”的水平下去说,一些中央绝不是小打小闹,而可谓惊心动魄。比方,天津滨海新区宣布挤出水分,将2016年的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而过来一年里,滨海新区不断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度新区”的光环被普遍宣传;最早自曝GDP“注水”的辽宁省,在2011年至2014年,其所辖市、县累计虚增财政支出约占同期财政支出的近20%。

  统计“注水”、“丑化”数字何以成了一些中央的共同选择?

  缘由是多方面的。比方,统计口径和规范的选择——规范不同,得出的结论便能够不同;目前实行的分级核算方法给了中央统计部门一定的权利空间,而统计部门的人、财、物均归各级中央政府管理,不听外地政府的话很能够会有费事;从法律层面来说,数据造假所需承当的法律责任、代价较小,往往仅停留在“通报”“奖励”的水平,收益和风险分明不婚配;“惟GDP论英雄”在此前相当长的工夫里颇有市场……

  如此理想语境下,统计成为“统计+估量+拍脑袋”,或许屡见不鲜。有些中央甚至堕入“劣币驱除良币”的怪圈——造假官员的仕途比实事求是的官员更顺。要遏制这种态势、及时纠偏,需求诸多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努力、改动甚至变革。

  一些中央自曝统计“注水”,是对本身成绩的正视和反思,也是国度层面相关制度不时完善、变革不时推进构成的压力和倒逼。

  比方,统计体制面临变化,变革已有工夫表。2017年6月,地方深改组审议经过了《地域消费总值一致核算变革方案》,明白到2019年实行地域消费总值一致核算,各省份的GDP核算不再由省级统计局担任,而是在国度统计局指导下,由国度统计局和省级统计局共同完成。这意味着当前一些中央政府想对GDP“注水”越来越难。既然难以“注水”,就要想方法先挤掉之前的水分。否则,GDP水分越多的地域,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被问责或处分的风险会越来越高。

  还有,2017年4月国度统计局宣布成立统计执法监视局,充沛发扬统计执法监视利剑作用,维护统计数据真实精确,同时明白对数据造假和统计偏向停止追责,对形成不真实数据的责任人,包括客观造假和客观才能缺乏形成的数据偏向,都将采取零容忍态度。与此同时,地方巡视利剑频频“发威”,直指一些省份经济数字造假。不久前完毕的地方经济任务会议上,防风险、去杠杆再一次被强调。这恐怕也是各地GDP挤水分的理想压力。

  一个分明的趋向是,过来风险小、引诱大、“笼子”不牢的状况在逐步改变。将来,保证统计数字真实、精确、无效,进步统计任务质量的“笼子”只会越扎越紧、越筑越牢。

  时下,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而要高质量开展,挤水分、去虚伪,抛弃“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是重要的前提和根底。

  推进国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才能古代化,异样包括了统计体系和统计才能的古代化。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终究要靠制度护航。我们不只要树立更迷信、严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步核算的精确性、迷信性和专业性,而且要树立更高效、严厉的约束、问责机制,让中央官员不能、不敢干涉中央GDP数据的统计,让“不论谁当指导都不能数字造假”成为一种规矩和底线。(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