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还是房子最耀眼!二线城市:抢人才还是找“接盘侠”?

作者:李夕一 2018年01月30日 热点话题

  原标题:还是房子最耀眼!二线城市:抢人才还是找“接盘侠”?

  人才代表着将来。去年以来,一场二线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迸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但是,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在把戏单一的各种抢人政策中,最耀眼的是“房子”这张牌。

  大规模引进年老人这一主力购房群体落户,让外界发生“曲线救国”抓紧房地产调控的推测。

  究竟是“人才抢夺战”还是寻觅“接盘侠”?半月谈记者近期走访了局部二线城市。


  引才政策千千万,还是房子最耀眼

  2017年底,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半年、在武汉基层中选调生的李婉终于在武汉有了属于本人的“小窝”:这套一居室的公寓房地处轻轨站旁,平装修,每月租金1599元。“我入住后,就装了个窗帘。”这一切让刚走出校门的李婉很称心,“武汉的人才租赁房让我在异乡找到家的觉得”。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以来短短3个月,全国就有近20个城市与地域发布了人才引进新政。其中,大局部城市的新政中都有关呼吁行业者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的之前,从业者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于购房、租房的优惠措施。

  郑州针对新引进落户、郑州户籍未迁出户口的全日制博士研讨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讨生、“双一流”建立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出台在郑州购置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的政策。

  六朝古都南京直接提出高层次人才在南京购首套房不受户籍限制。

  长沙则将人才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但凡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技师及以上职业资历的人才,首套房不受户籍、社保缴存的限制。

  天津、青岛、西安……各地都用不同的安居梦作为吸引人才落户的重要砝码。

  广纳贤才or曲线救市?

  过来拼GDP、拼招商引资的二线城市,为何忽然拼起了人才吸引力?业内人士剖析,这反映出二线城市在产业转型晋级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理想需求。

  武汉市招才局相关担任人说,武汉市共有89所高校,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举措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留住大先生,留下城市将来开展的潜力与希望。

  与此同时,武汉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也是迫使武汉施行“百万大先生留汉工程”的重要要素。武汉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比2016年首度超越20%。

  不过,这场炽热的“抢人大战”面前,也有剖析质疑,热衷于这波人才抢夺战的二线城市恰恰也是去年以来国际房地产调控的热点城市,这些人才政策很大水平上不是为了吸引人才,而是为吸引购房者,给楼市限购曲线松绑,是变相的房市调控政策。

  数据显示,2017年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失业,全年新增落户大先生14.2万人,是2016年的7倍多。而日均约390名新增大先生落户的人口流入量,也带火了武汉“楼市”。

  武汉市一位房产中介从业者表示,如今留在武汉的大先生越来越多,他们自身就是购房刚需。虽然依据国度统计局数据,武汉2017年11月新房价钱环比10月份持平,与2016年同期相比,仅下跌0.1%,但武汉楼市照旧火爆。

  重庆大学建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马智利以为,当下二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战略的确能够完成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能处理城市产业晋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扩展购房人群,有利于补充因限购招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防止惹起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警觉:勿伤人才心,沦为“接盘侠”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人才大军对今后久远开展抱有更高希冀,而不只仅满足于眼下的短期政策。

  中部某省督查组在去年一次暗访中发现,一个预备来该省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反映,请求律师执业证时有关部门称需求提供寓居证,而寓居证操持条件必需在外地寓居半年以上,刚来外地先生很难契合以上要求。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

  中国指数研讨院华中市场总监李国政以为,吸引大学毕业生落户,制定购房、租房等优惠寓居政策只是辅佐手腕,也是实在处理刚毕业不久大先生支出无限、购房困难等实践困难的必要手腕,但切勿因果倒置,主次混杂。

  马智利也以为,要吸引人才,但更要留得住人才。

  一方面要找准本人的定位,将外地的比拟优势发扬出来,做大做强产业链,为人才发明更多开展机遇;

  另一方面则要发明良好的教育、医疗、营商环境及城市环境、寓居条件等,让人才干够在这些城市扎根。

  在局部中央政府楼市库存上升、土地出让金支出下滑分明等大背景下,不扫除一些中央应用吸引大先生落户等政策,到达扩展购房群体数量、变相安慰楼市的状况,对这一景象需求予以高度警觉。(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