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最大的创新之一就是落实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这在家电以旧换新任务中曾经有所表现。记者在采访中理解到,由于《条例》并没有明白相关处分规则,局部企业还处于“不知情”的情况中,这也是将来《条例》落地最大的瓶颈。不过专家表示,《条例》出台后带有强迫性,也容不得企业“不知情”。
突出消费者管理责任
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是“十二五”环境维护和固体净化防治任务的重点,也是放慢建立资源浪费型、环境敌对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与以前出台的规则不同,本次出台的《条例》最突出的就是落实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回到当下汹涌澎湃的AI浪潮,正如所有的企业都被互联网化一样,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 AI 化。而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也包含CSDN。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CSDN还有一个历史使命——为广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AI赋能。,规则消费者该当承当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后的管理责任。
“落实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是严重创新。”环境维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12月28日的《条例》宣传贯彻会上强调,“鉴于落实的难度十分大,因而《条例》从公布到施行,留了近2年的预备工夫。”
所谓“消费者延伸责任准绳”,是“净化者付费准绳”的延伸,指消费者不只要对消费进程中发生的环境净化担任任,还必需对其产品废弃后的处置承当一定责任。
目前,欧盟曾经公布了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净化与防治的两个指令,这两个指令的中心内容不同水平地包括了“消费者延伸责任准绳”和“净化者付费准绳”。而我国自2005年以来,陆续公布了冰箱、空调、显示器等产品的能效目标,施行了声明、监视、抽查和公示制度,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记者理解到,在2年的预备工夫里,《条例》相关配套政策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资历答应管理方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开展规划编制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企业补贴审核指南》等陆续出台。
“该项制度把废弃物的管理与消费无机地联络起来,关于消费厂商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应战。”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善于萱通知《中国电子报》记者。她表示,回收处置和消费要很好地结合起来,需求整个进程的绿色制造。从源头上完成绿色制造是维护环境、完成可继续开展和简化回收处置的关键。
家电以旧换新是催化剂
记者得悉,《条例》2008年8月20日被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经过,并于2009年2月25日发布,2011年1月1日将正式实施。“这时期,我们先后制定下发了多个文件。”万本太表示。
其中典型文件之一就是国度发改委会同环境维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下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目录(第一批)》。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产品列为首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目录,这5类产品也是家电以旧换新的重点产品。
据悉,家电以旧换新试点任务从2009年5月展开至往年12月19日,全国处置企业共接纳废旧家电约2592万台,处置约2313万台。
这一数量是史无前例的。记者得悉,在家电以旧换新任务中,环境维护部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增强废旧家电拆解处置环境管理的指点意见》。往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结合发布《家电以旧换新施行方法(修订稿)》(简称《方法》)更是为《条例》的顺利施行起到了催化作用。
据悉,该《方法》对补贴规范停止了规则,在拆解处置补贴方面,依据拆解处置企业拆解处置旧家电数量给予定额补贴。
“对回收和拆解处置企业停止小额补贴一定水平上缓解了资金压力,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回收本钱需求,但毕竟是个很好的开端,阐明国度注重回收了。”环境维护部净化防治司李博洋博士通知《中国电子报》记者。
仍有局部企业不知情
《条对于互联网金融P2P企业来说,支付市场完善的标准和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格局,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例》规则了国度树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基金,用于补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费用。电器电子产品消费者、出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许代理人应依照规则实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基金的交纳义务。
中国度电协会副秘书长陈刚通知记者:“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施行的进程中,由于运费、人工费等费用下跌,作为回收、拆解旧家电的企业从中失掉的利润十分低,次要靠国度财政补贴。《条例》一旦施行,回收拆解企业的生活环境一定会大为改观。”
“长虹很早就涉足回收处置任务,并展开格润再生资源项目。该项目次要处置电视机等五大类废旧家电,年处置才能200万台,目前厂房已封顶。”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无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章杰通知记者。此外,TCL、海尔、康佳、联想等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回收处置任务中来。
#p#分页标题#e#不过记者发现,虽然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出去,但也有企业慢了半拍。记者致电美的、格兰仕、清华同方等企业,作为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企业,他们只是回答记者“会依照国度规则做事”,而对《条例》的详细施行状况却毫不知情,甚至有企业直接回复记者“不清楚详细状况”。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废旧电子产品综合应用任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冬青通知《中国电子报》记者,企业反响冷淡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大家都在关怀如何赢利成绩,得空顾及产品回收;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和处置业互相别离,制造企业有些“置身事外”的觉得。
“不过这种状况将会改动,随着《条例》正式施行,企业必需发扬各自的能动性和担负相应的责任,‘不知情’不能再是借口。”杨冬青表示。
(责任编辑:刘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