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工业机器人如何走得稳?工信部拟进步行业准入门槛

作者:刘夕林 2018年03月02日 国内新闻

原标题:工业机器人如何走得稳? 工信部拟进步行业准入门槛

  编者按:一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添加值同比增10.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开展新动能、获取将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范畴,应依照深化推进供应侧变革部署要求,摆在经济开展更突出地位。新兴产业如何安康开展?局部范畴的产能过剩风险怎样防备?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调查报道。

  工信部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进步准入门槛,严控工业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风险。

  高调宣布投资200亿元建立机器人产业园,中央政府鼎力支持,500亩工业用地很快到位。可一年多过来了,除了一家没有中心技术的低端机器人组装厂,原先规划的加速机、伺服电机等高端配套企业踪影全无……

  发作在中部某省一个普通县城的真实案例,折射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开展的一个正面。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机器人范畴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曾经惹起了有关部门高度注重。”

  40余个产业园、800多家企业抢蛋糕

  “2010年,武汉美的月产空调50万台,员工1万多人;如今,月产55万台,员工3000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公司工程部设备经理刘趁伟说,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消费流程信息化改造,让人均效率每年提升20%。

  机器人少量运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转型晋级的突出特点。统计显示,自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我国工业机器人运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国销售工业机器人超5.7万台,增长54%;2015年销量增至6.8万台;2016年机器人装置量更是高达8.5万台,超越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

  行业剖析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累计保有量将接近45万台,中国外乡机器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的缺乏5%,增至2017年的30%以上;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80万台以上,潜在市场需求价值近5000亿元。

  工业机器人已普遍效劳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2016年,3C(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在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中占比辨别为30%和12.6%。

  不过,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了行业过热苗头。据统计,国际重点开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余个。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产业链相关企业超3400家。其中,仅浙江机器人企业数量就有280余家。赛迪研讨院配备所所长左世全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水平的过热,低程度反复建立、自觉下马的景象在局部地域确实存在。”

  “5年后,国际机器人企业能剩下1/5就不错了,没有中心技术和中心零部件的消费厂家根本没有生活空间。”国际一家机器人消费企业担任人判别。

  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约90%来自国外

  西南一家汽车企业,推销了某国际企业自主开发的焊装机器人,由于牢靠性不够,消费线一度走走停停。

  吉利汽车春晓工厂推销冲压车间搬运机器人,屡次调查国际机器人企业,但在载分量、反复精度、控制波动性上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不得已选择了ABB。

  上汽通用汽车几年前曾思索过国产品牌焊接机器人,精度和牢靠性还不错,但关键零部件依赖出口,价钱比国外产品高出70%80%……

  “中国工业机器人开展的软肋有三: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市场份额约90%;作业难度大、国际使用最普遍的焊接范畴,国外机器人占84%;高端使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90%份额。”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曲道奎说。

  拿到奔驰公司3年焊钳订单的捷福配备(武汉)公司董事长李贵生引见,他们给华南一家机器人企业开放了焊钳接口协议,但历经数月攻关,该企业焊接机器人的牢靠性和波动性一直达不到量产要求。

  左世全以为,近年来,虽然在机器人中心部件精细加速器、伺服电机等研发上获得了“点”的打破,并已投产,但我国企业在机器人中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牢靠性仍需继续提升。此外,对焊接、手术医疗等复杂技术的掌握很不够,尤其在感知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需减速追逐。

  高端产业低端化,行业准入门槛待进步

  “我国少量制造业企业仍处在‘工业2.0’向‘工业3.0’转型晋级阶段,可替代工人繁重膂力休息以及无害环境下作业的中低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宏大。”左世全说,2016年上半年,国际产工业机器人60.1%使用在搬运与上下料范畴,销量同比增94.3%;用于切割、磨削、去毛刺等范畴的加工机器人,销量同比增103%。

#p#分页标题#e#

  中低端市场需求疾速扩张,产业投资热情自然低落。但在曲道奎看来,如何由数量、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外延型,是以后外乡机器人产业开展最大的成绩。据报道,广东东莞从事与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超200家,但大少数或购置国外设备集成,或推销国外中心零部件组装,有知识产权的不到1/3。

  低端产能一哄而上,相关政府补贴的作用有多大?左世全说,去年,赛迪研讨院、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单位调查发现:不少中央政府部门或经过补贴用户直接支持,或对机器人消费企业直接给予技改资金、股权投资、首台套保费补助等资金扶持。据理解,2014年以来,东莞延续3年每年布置2亿元财政资金,对机器人企业停止普惠性补助;安徽芜湖市两年共兑现各类政策资金4.4亿元。

  “对转型晋级起到分明促进作用的同时,中央扶持政策能够会诱发一些成绩。”左世全说,一是招致反复建立。支持制造业企业推销本地设备的政策,使机器人企业遍地开花,形成少量低端产能。二是引发恶性竞争。扶持政策一定水平上形成企业重消费、轻研发,催生一批拿快钱的小散弱企业,引发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三是影响自主品牌抽象。调查发现:有中央扶持政策,没有地下通明的审核规范和流程,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也缺乏一致标准目标,有的技术尚未成熟便抢先上市,质量良莠不齐,减弱了用户运用自主机器人的决心。

  政策优化调整势在必行。左世全建议:一是落实好产业标准条件和产业开展安康指点意见,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舞产业向高端化开展;二是增强机器人规范体系建立,放慢研讨制定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规范;三是建好国度机器人创新中心,产学研用严密协作,处理行业关键个性技术成绩。

  据悉,工信部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进步准入门槛,严控工业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风险。

  统筹:吕 莉

(责编:杨曦、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