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一棵树”致富一方人一个贵州山区小镇的财富变迁

作者:丁夕 2018年03月06日 国内新闻

新华社贵阳3月5日电(记者 施钱贵 蒋成)早春时节,大地还没完全复苏,贵州省镇宁县六马镇的李子花已然争相怒放。看着漫山遍野雪白的李子花,打罕村村民吴廷胜坐不住了,抢着时节在河边的土地上种李树。

过来,吴廷胜养过猪、打过工,就是没想过种李树。

“最先养了一头母猪,几年上去一共繁育了二三十头。本来以为可以小赚一笔,后果一场猪瘟,一下死了20多头,损失好几万元。”谈起以前的养猪阅历,吴廷胜心里很不是味道。

近年来,看到其他村民靠种李树致了富,他也开端种植李树。

“依照去年价钱,上门收买蜂糖李都是35元一斤,一棵丰产的李树年收益上千元,比种玉米划算多了。”他说,如今他家10多亩土地已种了1000棵,往年计划再种1000棵。

从养猪大户转变成种李大户,六马镇板乐村的赵信桃也深有感受。她说:“养殖太累,猪一顿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不吃都不行,哪儿也去不了,种植轻松点。”几年前,她武断把几十头猪全部一次性卖了。

作为村里第一批种李树的,她家共有李树100亩,其中50亩曾经挂果。“去年卖了二三十万元,用这笔钱买了一台二手发掘机。”她说。

由于经济效益好,其家乡镇村民纷繁种植李树,苗木需求量逐步增大。30出头的王荣刚敏锐地发现商机,率领20多户农户合伙成立了一个农业协作社。目前,协作社已拥有苗圃80亩,每亩可产李苗15000株,除了供给本地,还销往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加上1300亩李子的收益,去年协作社毛支出超越500万元。

协作社还带动外地群众失业。王荣刚说:“协作社全年可吸纳失业5000余人次,一年劳务费收入50万元以上。”

据统计,六马镇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注销的李子专业协作社19家,取得同意和资金扶助的微型企业88家。

六马镇政法委书记韦自平引见,过来村民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由于路不通,根本上靠人背马驼。如今,山上修起了100多公里机耕道,其中20多公里已硬化。

“有些农民仅李子就卖了几十万元,收益是实真实在看得见的,老百姓纷繁自动种植。”韦自平说,在板乐村、打罕村等集中种植李子的行政村,大局部土地都种上了李树。2016年底,板乐村成功摘掉贫穷村的帽子。目前,全镇已有四月李、蜂糖李超越10万亩,2017年李子产业产值超越4亿元。

韦自平表示,由于李子产业的带动,六马镇已初步构成苗圃、种植、运输、餐饮、住宿一体的产业链。“每到李子上市时节,收买商贩涌入六马,大小车辆堵在路上,住宿一房难求。”为处理拥堵成绩,六马镇正轨划新建一个占地120亩的综合农贸市场。

除了李子,六马镇还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域开展芒果万余亩,初步构成古代山地生态平面型农业开展形式。

[责任编辑:杨凡、彭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旧事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旧事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协作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