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吴小婷 文/图
2月11日,正逢农历腊月廿六,泉州西街繁华特殊。就在这天,泉州三中和泉州师范隶属小学的学记,在闽南文明研讨学者、闽南语作家洪泓的率领下,走上西街,寻觅泉州的年兜滋味。
都说“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整条街都是大人们忙着备年货的繁忙身影。火红的春联和灯笼,各色花卉和绿植,热火朝天的满煎糕和润饼皮……西街,年味浓浓。最初,大家到一家老字号“闽台圆元宵圆”,理解元宵圆的制造技艺。洪泓带着大家,理解一道道泉州美食面前所包含的文明外延。
★小吃神韵
□先生记者 王晗宁(泉州三中初二年)
活动当天是一年中的最初一个农历廿六,从前一天早晨开端,人们陆陆续续前往开元寺祈福,路边摆满了摊位。
我们先到一家润饼店,这家的润饼,皮薄不易破,遭到许多人的喜欢;我们还去了一家满煎糕店,这家店里也是挤满了人。后来,我们又到了一家元宵圆店,店主蔡家庆在爷爷辈的影响下,传承了元宵圆制造技艺。元宵圆又称上元圆,不只泉州人喜欢,别的地域喜欢的人也十分多。上元圆的每种做法都有不同的神韵。原来平常罕见的小吃有这么多的文明古韵!
★团团聚圆
□先生记者 叶梓涵(泉州师范学院隶属小学五年级)
春节行将到来,泉州人的年兜美食有:甜、碗糕……而最让我垂涎欲滴的,便是元宵圆!
当牙齿戳破那一层软软的、糯糯的外皮,当馅料的香气充溢你的口腔,当它们顺着你的喉咙,进入你的腹中,便是一次味蕾的盛宴,那种甜而不腻的口感,使你情不自禁地赞赏:此“食”只应天上有,人世能得几回“尝”……元宵圆的面前还有一个并不深奥,却富有深意的寓意团团聚圆。
★上元圆的制造
□先生记者 许瀚霖(泉州师范学院隶属小学六年级)
其貌不扬的上元圆制造工艺不容小觑,馅以精心挑选的芝麻、花生、白糖、葱头和猪油为食材,经过精准的火候翻炒,娴熟平均地搅拌,一勺勺舀入金属磨具,用铁锤用力敲击后,一个个又圆又实的馅球“掉”了出来,接着将竣工的馅一同倒入糯米粉盆中,摇呼啦圈一样摇摆粉盆,摇一会儿捞起来,过一遍清水后持续放回摇摆,如此重复屡次,直至上元圆大小适中。
上元圆是泉州丰厚悠久的传统美食中的一员,让我们更多地研讨和传承泉州传统文明吧!
★泉州的年兜美食
□先生记者 林佳怡(泉州师范学院隶属小学四年级)
洪泓教师带着我们走上西街,给我们解说了许多泉州过年的习俗习气,并带我们观赏上元圆等春节甜点的制造。
由于泉州没有经过严重的战乱或迁移,所以致今保存着很多陈旧的民俗;又由于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终点,许多本国人来这里经商贸易,最初定居在泉州,所以泉州是“世界多元文明展现中心”,是“黑暗之城”。
据悉,泉州是独一保存过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的中央。现代的泉州,上元节是“最浩大”的节日,在当天,未过门的男子提着贴有灯谜的灯笼上街,与“缘投”(闽南语帅哥的意思)互换灯谜,经过这种方式来相亲。经过本次活动,我对古城泉州有了更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