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男子在汶川地震中被徒手刨出 10年后见到救命恩人

作者:刘阳东 2018年04月24日 国内新闻

十年前,地动山摇之时

他们写下生死状,组成&ldquo敢死队&rdquo

搭人梯转移伤者、徒手刨出被埋者

用创纪录的速度重建校园

&hellip&hellip

战士和幸存者

在这里结下缘分

光阴荏苒,彼此的牵挂愈久弥坚

十年后,故地重逢

化作相拥时的两行泪

还有十指紧扣的力气

托举生命

2018年4月16日,在彭州龙门山镇白水河大桥桥头,重返成都彭州银厂沟的西部战区空军官兵代表,在一座小山坡前停下脚。山坡上灌木茂密生长,零星开放的小黄花迎着阳光泛亮,山野美景尽显。

早曾经不是十年前的容貌,但每一个曾走过这里的人都记妥当初的细节。&ldquo前面的山全部垮塌上去,乱石滚成了陡坡。&rdquo西部战区空军副顾问长蔡伟素浮光掠影,&ldquo这是通往银厂沟的必经之路,路途被埋。&rdquo空军某场站政治委员唐先锋也在现场,&ldquo乱石陡坡大约有40多米,又泡了一天一夜的雨,泥泞难行。&rdquo

&ldquo乱石坡与空中有60°斜角,转移被困人员经过这里时,救援官兵用身体搭起人梯。&rdquo事先,军事摄影家刘应华正在现场采访,他用相机记载下了这伟大的霎时。这张定格转移伤员的画面,后来成为&ldquo5·12&rdquo抗震救灾经典图片,也是中国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独一一幅反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金牌作品&mdash&mdash在泥泞的陡坡上,身着雨衣的官兵在大雨中用身体搭建人梯,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困难地坚持均衡,一点一点地传递生命。

照片《万众一心 托举生命》

军事摄影家刘应华在10年前拍摄《万众一心 托举生命》金牌照片的中央,讲述照片面前的故事

《万众一心 托举生命》,看过照片的人都对刘应华说,照片标题就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是最精确的理想写照,有摄人心魄的力气。

&ldquo木板上躺的人是生是死?他是谁?&rdquo越来越多人提问,刘应华和战友决议去找答案。救援完毕数月后,他们成功找到了这个叫王兰的女人。

4月16日,他们又一次相见。

王兰

在彭州市西医院康复科,王兰的床头摆着两张《万众一心 托举生命》的照片,都被缩小装裱在画框里,十年来她不断带在身边,永远放在离本人最近的中央。在王兰病床的周围,还有大大小小装裱妥当的十字绣,颜色艳丽,是病房里最特别的景色。

&ldquo快,快,快出去。&rdquo高位截瘫难以动弹,她铆足劲挺了挺背,冲动地把刘应华和唐先锋等人请进屋里。王兰笑着,一刻不合嘴,感谢的话反复说着,也不时讲本人的生活。

床头托举王兰的照片里,有双手是唐先锋的,&ldquo上一次见你,是2009年了,那时分形态没这么好。&rdquo&ldquo是啊,那时分心态没这么好,如今我过得很开心。&rdquo像两个多年没见的老冤家,王兰向唐先锋述说这些年的日子。

王兰的脊椎在&ldquo5·12&rdquo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伤,招致高位截瘫,先后在华中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中央承受医治和康复训练,目前曾经在彭州市西医药康复科住了4年多,十年来,医院成了她的家。&ldquo地震后最后的一两年,有数次想死。&rdquo聊起已经的懊丧,王兰脸上曾经找不到忧伤,她总是笑着,&ldquo后来越承受医治,心态也越好。真得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不能够有明天。&rdquo几句话不到,她又说回了感谢的话。

&ldquo假如不是由于你们,我不能够失掉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关怀。&rdquo王兰记得,走出阴霾时她也这样提示本人,&ldquo我的命是你们大家那么努力救起来的,假如我死了,怎样对得起你们,所以我一定要好好活。&rdquo

她没有食言,真的好好活了。王兰不只渐渐学会了洗脸、刷牙等根本生活自理才能,还学会了用手机,甚至绣十字绣。&ldquo来,我绣给你们看看哈。&rdquo像个孩子急于在大人跟前露一手新学的身手那样,她马上把十字绣铺开了。

仅有左手两个指头能动,她就这样把针扎进绣布,再用右手手掌外侧把针尽量往下压,然后双手合力把绣布翻个面,接着用嘴咬住针尖穿过绣布,如此算是完成了一针。

&ldquo正常人3天能绣出的东西,我要花2个月。&rdquo王兰清楚本人的缺乏,但仍然充溢希望。中国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曾称誉她发明了康复奇观,&ldquo伤到这个水平,两个手还可以做到如今这样灵敏,就是奇观。&rdquo

#p#分页标题#e#

唐先锋的留意力落到了王兰右手手掌外侧,那是她用来顶针的中央,&ldquo曾经很厚的茧了。&rdquo用手指悄悄按压,唐先锋有了清楚的感知,目光里显露出更多敬仰。

临走时,唐先锋牢牢握住了王兰的手,收起吩咐,只要称誉的话想说,&ldquo你心态好,肉体可嘉,值得我们学习,给大家树立了好典范。&rdquo&ldquo有你们大家的支持和协助,我一定好好生活。&rdquo王兰仍然沉闷笑着。

官兵代表和校园师生种下&ldquo空军林&rdquo

徒手刨人

见到又一个被救起的女人,是在龙门山镇九峰村。周仲菊伸着脖子目不转睛,急着要从一群蓝色军装的人群中,找出那些熟习而生疏的面孔。

唐先锋等人进入她的视野,&ldquo唐&hellip。唐&hellip。。你是唐哇?还有你,罗&hellip&hellip&rdquo周仲菊清楚认得每张脸,却叫不出全名。不是由于久别而遗忘,也不是由于重逢冲动得语无伦次,周仲菊从垮塌的房屋中被刨出来至今,她也不曾无机会晓得每个救命恩人的名字。

周仲菊握住了唐先锋的手,眼泪止不住往外涌,&ldquo不是你们,我就没这条命了。&rdquo两三句后,唐先锋给了她一个拥抱,手恰恰撩过周仲菊空荡荡的右手衣袖,猛地一下,他的眼泪也出来了。

唐先锋和周仲菊拥抱在一同

十年前把撕裂的预制板抬开时,唐先锋清楚见过那只胳膊。2008年5月13日19时13分,被困在银厂沟东林寺保养休闲庄废墟29个小时的周仲菊,经过唐先锋等16人用时3个多小时的刨挖,终于遇险,她是空军救援官兵挺进银厂沟施行搜救后呼吁行业者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的之前,从业者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从废墟中挖出的第一个幸存者。那一年,周仲菊50岁。

&ldquo假如他们不来,我一定熬不住了。&rdquo说到这些,她总是双眼噙泪,旁边的大女儿也跟着抹眼泪,&ldquo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妈了。&rdquo&ldquo不要这么说,救你是我们的职责。&rdquo这句话,唐先锋不停地对她们说。

&ldquo就少了只手,这些年我过得很好。&rdquo没等唐先锋等人提问,周仲菊自动说起近况,&ldquo我两个女儿,都生了二胎,你看,我还能抱孙孙。&rdquo她把大女儿怀里的小外孙搂了过去,一只手怀抱着,笑得很甜。

有泪水,有愁容,这是重返&ldquo5·12&rdquo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西部战区空军官兵代表播种最多的。

银厂沟大龙潭,官兵们为逝者献上鲜花

银厂沟原来的大龙潭景区,地上乱石突兀,有腿疾的蒋怀汉从远处跌跌撞撞奔向西部战区空军副顾问长蔡伟素,忍不住潸然泪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男儿,由于故地和旧人悸动。2008年5月12日,婚纱摄影师蒋怀汉和团队正在这里拍照,地震发作时山崩地裂,7团体的团队只剩他和助手还活着,担任化装师的未婚妻也不幸遇难。

&ldquo事先我全身都受伤了,双腿骨折,肋骨被砸断,3个小时爬了不到50米。&rdquo在绝望之际,一支由空军某通讯训练团官兵组成的救援突击队发现了蒋怀汉,把他救了出去。蒋怀汉觉得,是官兵给了他第二次生命,&ldquo不只救了我的命,也重塑我生活的决心。&rdquo

蒋怀汉曾一度意志低沉,萎靡不振,&ldquo2009年见到他时,近1米8高个儿的他瘦得不到110斤。&rdquo蔡伟素当起了心思医生,给蒋怀汉做思想任务,&ldquo好好活着才干告慰死者,活着才有希望。&rdquo空军官兵还把相机塞到蒋怀汉手里,协助他重新找回本人。

官兵和地震幸存者蒋怀汉一同默哀

念及过往,蒋怀汉仍然会掉泪,会忧伤,但他说本人曾经真正摆脱暗影。2016年,他和当年地震后住院时期陪护本人的空军医院护士曹淋霖,完毕多年爱情短跑,组建家庭。4月16日,蒋怀汉和曹淋霖一同呈现在大龙潭,直面苦难的过来。

生死状

有人说,直面苦难同直面熟死一样,需求的是勇气和担当。李纪友深有同感。

十年前,西部战区空军组建救援突击队,签下生死状,喝了壮行酒,从这座桥动身挺进盲区。十年后,官兵代表再回故地。

#p#分页标题#e#

2018年4月16日呈现在银厂沟景区一号桥的地位,李纪友堕入深思,他上一次离开这里,是2008年5月21日。那一天,签了生死状、写下遗书、喝了壮行酒,他和战友组成的30懦夫突击队从这座桥往银厂沟小龙潭挺进,探清龙门山镇最初一片区域的受灾状况。

&ldquo亲爱的老婆:今天我们要去执行一次冒险的搜救义务。作为军人,我已做好牺牲的预备。你也要有这个预备。要刚强,照顾好本人,并帮我照顾好爸妈和女儿。爱你的老公李纪友,2008年5月20日&rdquo,动身前,李纪友写下这段文字。

突击队长上尉张翔给怀孕4个月的妻子留下冗长几句话:&ldquo老婆,假如我牺牲了,不要忧伤,通知我们的孩子,他父亲是一名军人&hellip&hellip&rdquo士官任国星把信写给父母:&ldquo假如我回不来,你们不要伤心,儿子是军人,这是死得其所。&rdquo

时任空军彭州抗震救灾火线指挥部副指挥长的蔡伟素坚持要带队前往。&ldquo这些战士都是20岁左右,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我本人的孩子。我也要对他们的父母担任。&rdquo 蔡伟素把突击队分红3个组,第一组担任开路,第二组担任侦查,第三组担任救援,并在沿途栓上红布条,作为回程的标志。

战士汪文明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蔡伟素问他:&ldquo你怕不怕死?&rdquo&ldquo首长,你不怕,我还怕什么?我出去了就没有想过要出去!&rdquo三刀下去,他砍断了一棵倒下挡在后面的碗口大的树。

绕过6处塌方区,来回跨过10次河,搭建了两座简易桥,突击队成功抵达小龙潭。&ldquo瀑布不见了,过来的深潭被山上崩塌上去的石头彻底填平,深潭两侧的栈道、凉亭全部被埋了,还有巨石滚落时发生的冲击波,把潭前的几百棵大树拦腰截断。&rdquo蔡伟素清楚记妥当时所见,&ldquo看上去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rdquo

重复搜索,确认没有幸存者后,突击队才撤离。&ldquo虽然有救出人,但假如我们不出去,就无法给老百姓一个交代。&rdquo蔡伟素说,完成小龙潭这个最初的盲区搜索,空军官兵完成了对彭州全域灾情的摸查。

心有所爱者,忘死。在彭州,空军官兵奋不顾身救援,也分秒必争重建家园。2009年7月20日,空军参与援建的彭州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重建工程成功完工,用时127地利间,援建官兵克制工期紧、义务重、余震频繁、旱季漫长、建材紧张等困难,刷新援建速度的记载。再次回到校园,官兵和先生代表,一同种下&ldquo空军林&rdquo。震后经过3年援建,龙门山镇&ldquo山水人家&rdquo生态寓居区也从蓝图变成理想美景,灾区老百姓住进了独栋别墅和洋房。得知空军官兵回来,大家都迎到了大街上。姚桂青和邻居追着走了好远的路,她们攒了满肚子感激的话想对官兵说。

十年后回到参与抗震救灾的故地,迎接救命恩人的,是打动的泪水、真诚的愁容、悲观的生活和美妙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