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农业大省绘制乡村复兴“齐鲁样板”

作者:李书东 2018年06月29日 热点话题

  初夏时节,金麦浪涌,果蔬飘香,片面施行乡村复兴的号角在齐鲁大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吹响。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山东立足本省优势,在更高规范、更高层次上推进乡村古代化建立,打造乡村复兴的齐鲁样板。

  农业大省再领乡村复兴新答卷

  在山东寿光市,一群把大棚蔬菜种植称作“玩棚”的年老人,援用第7代大棚技术,光照、温湿度、水肥浇灌等目标监控和操作全在手机上完成。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近年来,既时髦又高效的技术已被“棚二代”玩得随心所欲。“不只本钱节省了20%左右,产量还添加了15%。”

  寿光是蔬菜之乡,20世纪90年代这里以冬暖式大棚种植技术,一举改变南方城市夏季短少新颖蔬菜的场面,如今又以不时改造的技术持续引领蔬菜产业。

  变革开放以来,山东发明了乡村变革开展的诸多经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运营等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山东农业总产值、添加值、出口总额等8项目标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山东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海水资源,奉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

  40年辛勤耕耘,山东具有了乡村复兴的丰厚底蕴。山东省提出,咬定“走在前列”目的定位不坚定不抓紧,以实践举动打造齐鲁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片面复兴山东篇章。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梁文跃说,山东以只争朝夕和“功成不用在我”的使命担当,确保干出成效、创出经历,为全国乡村复兴作出山东奉献。

  “齐鲁风情画”映托全国“富春山居图”

  山东有海,且海域、陆域面积相当。顺应乡村开展规律,山东坚持海陆统筹,针对沿海、平原、山丘区、滩区、湖区的不同相貌,探究乡村复兴的适合性途径。

  经过乡村个人产权制度变革等,山东打通制约乡村复兴资源要素瓶颈,废除体制机制妨碍,优化“人”“地”“钱”等要素保证,为乡村开展会聚新动能。

  行走在齐鲁大地,成片耕地被流转开展古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深入改动着传统种植形式;随着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等高端配备运用,海上粮仓也不时向深近海延伸。

  新泰市石莱镇岭地多土层薄,外地农民说“一锄头下去能砸出火星子”。经过引入工商资本,这里2万多亩地流转种植茶叶。昔日留守老人不只能取得租金,还成为茶园工人,以前一亩地年毛支出只要800元左右,如今一团体工资支出就上万元。

  荣成市人和镇朱口村曾是山东一个普通渔村,如今这里正从“向海要饭”转向海产品深加工,裙带菜养殖及精制加工份额名列全省前茅。朱口集团党委书记陈义说,裙带菜加工发明了上千个失业岗位,全村人享用到“新六产”带来的增值收益。

  既充沛发掘本地资源,也有能人带动和高端技术引进,一批特征产业村和专业村在齐鲁大地不时涌现。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完成叫卖全国。在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湾头村,心灵手巧的农民将草柳编织成款式多样、功用各异的收纳筐等,经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全村1700多农户中超越一半开了网店,草柳编一年支出超越3亿元。

  从泰山之巅到黄渤海之滨,从田间劳作到耕海牧渔,从单一的种养业到一二三产交融,齐鲁乡村量体裁衣差别化开展,正在描画一幅全国“富春山居图”中的“齐鲁风情画”。

  “三生三美”初显乡村新图景

  山东日前发布的乡村复兴战略规划提出,打造消费、生态、生活统筹一体规划,消费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山东乡村新图景。

  渣滓成堆、蚊蝇乱飞、缺暖少气……乡村的“老大难”在山东正日渐消逝。山东往年在全省实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举动,以渣滓污水管理、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放慢建立美丽乡村。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山东村庄正改换新颜。

  在潍坊市坊子区玉泉洼村,村民消费和生活功用分区,规划建立有果蔬种植区、观景垂钓区、农耕文明园和游客餐饮中心等。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说,过来村庄建立比拟芜杂,如今有了产业规划和建立规划,村民增收变得愈加容易,生活也愈加温馨。

  狮子刘村过来是滨州一个普通乡村,如今这里鲁东南特征民居作风分明,环境洁净整洁,农家乐宾客盈门。共同的自然风景和乡村风情融汇,既丰厚了城市群众休闲生活,也鼓了本村农民口袋。

  乡村复兴需求塑形,更要铸魂。在山东各地,一批田间小调、乡村曲艺和古代文艺节目被请上乡村大戏台,农家书屋摆放科技、历史等书籍,群众不出村就能享用“肉体大餐”。

  依据规划,到2022年山东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获得重要打破,到2030年山东特征美丽乡村全体塑形,到2035年全省乡村“齐鲁风情画”片面展示,全部村庄根本完成农业乡村古代化。

  记者 余孝忠 邵琨 席敏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