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看望考研族:复考多年为学历镀金 文凭成执念?

作者:高楠远 2018年09月14日 热点话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4日电(杨雨奇)本月,2019年全国硕士研讨生招生考试预告名任务将启动。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不时庞大,在应届生中,考研简直成了大四先生的标配。“考研热”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而热度面前,“考研一族”是为求学进修,是为失业竞争,还是为学历镀金?

点击进入下一页

  某自习室贴出的告示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应届生考研:为本人兴味,为将来失业,也为学历镀金

  延续补课30天,从早8点上课到晚7点……这样连轴转的学习,是张天宇大三的寒假生活。

  明年将本科毕业的张天宇,是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四的先生。站在人生分叉路口,他选择攻读本校电气专业的硕士研讨生。

  早在大三上学期,张天宇就在思索读研。“我这个专业最好的出路是进国企,但爸妈通知我,如今国企招聘都得硕士毕业。”

  父母的剖析不无道理,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讨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动学校背景出身,进步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次要动机,比例超越70%。

  除了父母的要求,四周大局部同窗选择考研,也促使他想要在文凭上更具竞争力。他说,班里近8成同窗计划考研,寝室里其他5团体都要考,我不考显得差人一节。

  但考研的路途并不好走。张天宇说,本人在大三寒假就备考了。他给本人报了数学、英语和政治的补习班,每天要上课近9小时,30天无休息。

  如今,虽然补习曾经完毕,但张天宇仍然过得不轻松。他仍然坚持早上8点就起床学习,不断到深夜困的不行才敢睡觉。

  和张天宇一样参加2019年考研团的,还有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曹蕊(化名),她的目的是去隔壁的北大攻读考古专业的硕士。

  她通知记者,选择考研的缘由有二,一是本人对考古十分感兴味,二是如今本科专业于女生而言,失业情势不容悲观。

  但由于过重的本迷信习担负,曹蕊已没有精神应付往年的考研。“我想好要延毕一年,专门空出工夫备考,往年就当试试水,明年一定考上。”曹蕊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天宇在宿舍备战研讨生考试。受访者供图

  “考研党”:学历成为执念,无论如何都要读研

  考研大军里,当然不只仅有应届生。依据《2018年全国研讨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2018年的考研人数中,应届考生有131万人,往届考生达107万,而依据各地披露的信息,多个省份的考研报名者中,往届生增幅都在超越应届生。

  崔扬就是“往届生”中的一员。2019年的研讨生考试,已是她第三次报名。早在2015年,就读于东北医科大学中中医临床专业的崔扬,就报考了四川大学肉体剖析专业。她说,这是她的兴味所在。

  遗憾的是,崔扬并没有“金榜题名”。第一次考研宣告失败。还要不要持续考,成了崔扬的心结。父母没有表态,姑姑和奶奶持支持意见,哥哥鼓舞她再考……终于,在几经纠结后,她决议在2016年的12月再考一次。

  为了做更充沛的预备,崔扬毕业后没找任务,二心一意备战。这一次,她把目的改成了东北大学的心思学方向。

  但第二次考研,崔扬再次“名列前茅”。

  她通知记者,在毕业后备战的那一年,其实压力十分大。“同龄人都开端挣钱,我却还在读书,心里过意不去。”崔扬说,她心里明白,爸妈嘴上说着不焦急我挣钱,但我天天待在家很不是味道。

  虽然爸妈没说什么,但崔扬的亲戚们也会嘀咕两句,让她保持考研,去找个任务。

  虽然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但崔扬以为读研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她解释,一来本人希望经过考研改动专业;二来本人也想借助考研打个美丽的“翻身仗”,拿到名校文凭,进入更好的任务平台。

  带着这样的执念,崔扬决议三战考场。她说,考上研讨生曾经是心里既定的目的,而本人就是一个不达目的不放手的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内,先生正在自习。 杨雨奇 摄

  下班族:统筹任务,温习时还要防着指导发现

  2017年毕业的杨文静(化名),曾经有一年的任务阅历,但要去北京读个硕士的想法,却仍然留存在她的心里。

  本科毕业于某二本大学的她,对如今的任务不太称心。不满的缘由,次要由于和同事工资的差距。她说,一同出去的同事,假如学历是硕士,工资就会比她高1000-2000块钱,这让杨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文静下定了拿到硕士文凭的决计。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和应届生不同,杨文静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她必需分出工夫完成任务。由于从事编辑的任务,杨文静通常要从下午2点下班到早晨10点。“我上午就在家温习功课,早晨上班了就在办公室看书,学到12点再回家。”

  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杨文静每天的睡眠工夫只要6-7个小时,即使没有任务时,她也不会抓紧上去,而是过着吃饭、睡觉、温习的单调生活。

  但这并不是最困难的障碍,让杨文静为难的是任务时期看书,被指导发现。她讲起一次为难的遭遇:有一天我在办公室温习,指导坐在左近。一位同事走过去问,你温习的怎样样了?我没有答复她,但发现旁边的指导正很严肃地盯着我。

  在任务与读研两座大山下,杨文静都不能保持。“我不能辞职备考,否则养不活本人。但又任务又温习,的确紧缩了我的休息工夫,还得随时防着指导看见我悄然学习。”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内,一名先生为鼓舞本人挂起的留言。杨雨奇 摄

  专家:考研与否切勿盲从,应作久远职业规划

  考研热有着理想的数据支撑,去年,2018年度全国硕士研讨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达238万人,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37万人。而在这次考试报名中,湖北、辽宁、湖南、河北等地的考研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闫欢是西南师范大学传媒迷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她对近年来的考研热有着直观的感受。她以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缘由,是社会经济程度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资金投入的增长,让先生养家的担负变小,追求高学历、好任务就成了少数人的选择。

  但闫欢并不支持大先生为了规避失业跟风选择读研,“研讨生学习是半社会形态,若顺应不了任务压力,你也很难顺应读研的学术压力。”

  面对连年上升的考研大军,华图教育考研项目部院校规划师贺争解释,一方面各高校扩招幅度提升,硕士文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历证书,另一方面,某些职业深化开展,倒逼先生不得不读研,“如医学类,假如不持续进修,很难找到好的任务。”

  此外,贺争以为,先生心里的“名校情节”也是考研热的缘由之一,他说,很多先生都想经过读研,追上本迷信历的差距。

  实践上,考研和读研的难度并不算低。作为一名无数十年研讨生辅导从业阅历的教师,贺争以为,随同考研的人数扩展了,考研特别是考名校的困难水平也在添加,分数的角逐其真实变得越发剧烈。

  “先生们还是不能自觉跟风,用随大流的心态去考研,应做好久远的人生规划,理解本人的兴味所在,依据本人的性情专长,再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贺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