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当事教师谈“能否迟交作业”争辩:盼了解规则认识

作者:刘原 2018年10月23日 热点话题

  大二先生晚交作业写论文论证合感性 教师写法学专业文章予以回应

  师生法学争辩“能否迟交作业”走红

点击进入下一页

  马寅翔副教授在给大二先生上刑法学的相关课程

  “假如你能找一两个角度,论证你迟交作业的合感性,我就承受你的作业。”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同窗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感性”,没想到其授课教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剖析》来回应许同窗,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争辩”走红网络。最终,马寅翔教师承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通知北京青年报记者,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希望先生可以了解规则认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先生错过交作业工夫

  想请教师“共担风险”

  许同窗在华东政法大学读大二,往年是她第一次选修马寅翔教师的刑法案例课。许同窗通知北青报记者,马教师的课布置在15日早晨,连着四节。马教师在第一节课开端时说课间交作业,“我开端以为教师会在某个课间再说一次,然后大家一致上交”。

  没想到,接上去的几个课间,马教师都没提到交作业的事。下课后,许同窗和其他同窗一同分开,“我想着能够下次课再交”。许同窗说,直到和其他同窗讨论下次作业时,她才晓得原来在她去卫生间的一个课间,其他同窗都曾经上交了作业。

  据许同窗引见,马教师刑法案例课成果是由几次平常作业的均匀分发生,因而,一次不交作业会影响到最初的成果。发现只要本人没交作业后,18日,许同窗在课程群里讯问马教师能否迟交,马教师回复由于曾经屡次提示所以无法迟交。许同窗解释:“我们对课间交作业这个表述存在分歧,针对这样的严重曲解,可不可以共同承当风险?”

  先生写论文论证“合感性”

  教师以法学专业知识回复

  在许同窗提出“风险共担”后,马寅翔在微信群中回复:“全班192名同窗,独独你要曲解我,从发作概率来看,显系过于异常,属于异常介入要素,足以扫除你迟交作业的合感性,所以,让我背这个大锅,‘臣妾做不到啊’。”不过马寅翔随后提到,假如许同窗可以找角度论证本人迟交的合感性,他就承受许同窗的作业。

  许同窗通知北青报记者,由于这份作业本人的确用心写了,只是由于去了一趟卫生间就交不了,“有点疼爱,想再困兽犹斗一下”。为了写好这篇文章,许同窗也讯问了其他同窗,大家给她提供了不少角度,最初她用三个多小时写完了这篇《论迟交作业之合感性》。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许同窗从民法、刑法等多个角度阐述本人迟交作业具有一定的合感性,并提交多个证据,找到多位同窗帮她作证。当晚10点左右,马寅翔教师在群中回复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剖析》,用刑法中归入剖析法论证补交行为能否具有合感性以及能否承受许同窗的作业,并在最初得出结论,“就补交作业行为而言,在客观上不具无形式合感性,但在本质上并不违犯公道准绳,因而,该份作业补交视为无效,本次成果不受任何影响”。

  师生争辩走红网络获点赞

  网友评论“事虽小,理不轻”

  师生就迟交作业的精彩争论很快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繁为这生动的法学课堂点赞。有网友评论:“十分好,这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考虑方式”。还有网友评论:“事虽小,理不轻,作为法迷信生,对规则应抱有足够的敬意。”

  许同窗通知北青报记者,看到马教师回复本人时特别紧张,“手都是抖的”。由于马寅翔回复的前半局部论证的都是迟交作业不具无形式合感性,“像中学查成果似的,不晓得后果会怎样”。当发现马教师不只承受了本人的作业,并且不扣任何评分,许同窗觉得特别惊喜,也被马教师的用心感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师生在微信上讨论能不能迟交作业

  对话

  马寅翔:出难题是考验 给回复是尊重

  执教四年来,马寅翔说本人的教学理念就是师生间对等对话。这次许同窗面对教师抛出的难题,不只没畏缩反而仔细地从专业角度作出论证,作为教师,他有责任给同窗做出回复,同时也希望经过这个例子,进步先生的规则认识,学会把法学知识使用到日常生活。

  北青报:为什么会想让先生找角度论证迟交作业的合感性?

  马寅翔:这个同窗不是说一开端没写,后来想补写一个交下去,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一定不契合要求。但这个同窗之前也说她曾经写完了作业并且带到教室,只是由于忽略没有交,我想这也是情有可原,就想给她一个时机让她为本人晚交作业提出一些合理理由,也能调查她是不是能把所学内容运用到为本人辩护上。

  北青报:有想过这位同窗会这么回复吗?

  马寅翔:我一开端想象过会有两种后果。第一就是我把成绩抛出来之后先生能够觉得本人不占理,也就自动保持了。但这个同窗韧性还比拟强,我抛出一个难题后她还是接招了,只是我没想到她会写得这么长。

  北青报:为什么会用法学的方式再回复这位同窗?

  马寅翔:由于她事先也是发在有三百多个同窗的大群里,而且写得很长,我觉得这个事处置不妥当的话能够会发生很负面的影响。考虑之后,我觉得不如用我上课讲过的刑法中罪刑法定准绳来解释这个成绩,也是以这种方式把法律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当然动身点还是为了维护先生的合法权益,最初也做出了对先生有利的处置,如今看来绝大少数也都能表示了解。

  北青报:有人以为补交作业这么一个大事,单方是不是有必要写这么长的文章来阐述?

  马寅翔: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进程中一个罕见的进程,教师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考察先生对某个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而教师回应先生也是出于尊重先生。许同窗的文章写得很长,而且从方式下去看还是比拟专业,这种状况下假如复杂一两句话打发她,是对先生的不尊重,也没方法让其他同窗了解我为什么又承受了她的作业。

  北青报:除了考察先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其他方面的思索吗?

  马寅翔:除了考察同窗对知识的掌握,我觉得这样回复也是培育先生的规则认识。我在回复中也明白指出了,这个同窗没有注重对提交工夫这样一个规则的恪守,哪怕你写得再好,但是没有按时提交,从顺序、行为规则来说也是一种违犯。自身我们就是教授法学的,而法治的中心就是规则之制,这样也能让先生明白,规则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失掉贯彻,以及如何应用规则争取本人的合法权益。我觉得这比在课堂上讲那些离先生很远的案例效果要好。

  北青报:今后的教学进程中还会坚持这样的做法吗?

  马寅翔:我不断坚持教师和先生之间应该是对等对话的,但是详细方式的话能够不一定会采取这种文字化的表达。我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尊重先生的前提下,就呈现的争议成绩做一些对等的对话,以期合理地处理。

  北青报:在与先生的沟通中呈现了一些网络盛行语,是有意这么做的吗?

  马寅翔:如今很多大一、大二的先生都接近00后了,他们的生活自身也比拟文娱化,假如用我当先生时分教师那套教学办法来教如今的先生,效果能够不是那么好。因而,我就想找到和先生之间的共同言语,后来我发现引入一些网络盛行语,是可以调动先生积极性,是可以把原先比拟单调的知识用风趣一些的方式教授给他们。这次回复之前,也专门选了一首歌发给先生,后面严肃的论证当时,我也加了联系线写了一些绝对抒情的内容。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张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