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通讯:六盘山片区青海民和脱贫记:十大工程“拔穷根”

作者:何同 2018年11月01日 新闻联播


通讯:六盘山片区青海民和脱贫记:十大工程“拔穷根”

  图为青海民和县的一处易地搬迁安顿区。(材料图) 石延寿 摄

  中新网西宁10月31日电 题:六盘山片区青海民和脱贫记:十大工程“拔穷根”

  作者 石延寿 张添福

  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域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定贫穷县,贫穷面广,贫穷水平深,脱贫奔小康的义务仍然艰难。

图为妇女饲养牲畜。(资料图) 石延寿 摄

  图为妇女豢养家畜。(材料图) 石延寿 摄

  “只需我们在脱贫攻坚上拿出超凡规的干劲,思想看法再提升、攻坚力气再增强、任务举措再精准、帮扶责任再压实、任务办法再改良,脱贫攻坚决会结出轻飘飘的硕果。”民和县委书记杨海林日前说。

  层层签署脱贫“军令状”

  2015年,民和县精准辨认确定的125个贫穷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0%;精准辨认出建档立卡贫穷户10641户42232名脱贫人口,贫穷发作率11.3%。

  据悉,民和县制定了脱贫攻坚施行方案和21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树立了“县有指挥部、乡有任务站、村有任务室”的脱贫攻坚任务指挥体系,县、乡、村三级层层签署了“军令状”。

  十大工程“拔穷根”

  精准剖析,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等要素,是民和县贫穷人口致贫的缘由,而到2019年,民和全县将完成4.22万贫穷人口脱贫,这些数字对该县来说,脱贫义务是场“硬杖”。

  10月,记者走进民和县官亭镇光芒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张海山流转土地上种植的百合正值播种季,繁忙的人影、满地的百合,勾勒出一幅秋收图,这是民和县“十大扶贫工程”之一的产业扶贫落地奏效的一个缩影。

  据理解,民和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民和县精准施策,施行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根底设备、金融扶贫、乡村复兴、失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社会保证、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助力贫穷群众“拔穷根”。截至目前,全县125个贫穷村完成水、电、路、房、网、村级综合办公效劳中心、卫生室、学校、幼儿园、美丽乡村建立全掩盖,贫穷村相貌焕然一新。

  扶贫搭建“连心桥”

  民和县前河乡甘家川村应用150万元国度多数民族开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展项目资金,新建了一座长50米、宽4.5米的混凝土构造板桥,这让村民们多年“出门方便”的渴盼变成理想。

  “以前河上没有桥,河对面30多户村民靠着自行搭建的简易木桥出行,还有20多户村民靠着那座简易木桥耕种着河对岸的300多亩土地,后来木桥被冲毁,村民们又自筹购置了一截水泥管道搭建起简易桥,前段工夫又被洪水冲毁了。” 甘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恩说,“如今这座桥建成通车,村民出行难成绩失掉彻底处理。”

  民和县北山乡牙合村的李发辉说:“如今的好政策,让我们从山上搬到山下,从乡村搬到县城,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坏事情。假如我们再不撸起袖子勤劳致富,还抱着‘等靠要’思想争当贫穷户,那我们就对不起好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