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中国科大“理实融合”育英才: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

作者:张书 2018年11月13日 热点话题

  中新社合肥11月12日电 题:中国科大“理实融合”育英才: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

  中新社记者 吴兰

  坐落于安徽合肥的中国迷信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1958年建校。该校均匀每一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就发生一名院士和七百名硕博生,这一比例位居中国高校首位。

  “红专并进,理实融合”是她的校训。“精品办学、英才教育”是她的人才培育定位。这所被坊间称为中国名牌高校中最拼命最低调的大学不断“向迷信进军”。

  教授大咖乐上课

  1958年,中国老一辈反动家和迷信家缔造的中国科大,担负着为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国度“两弹一星”事业培育尖端科技人才的使命。

  首任校长郭沫若说:“我们不只要掌握尖端,还要发明尖端。我们不只要攀爬上迷信的顶峰,还要不时发明迷信的顶峰。”

  从建校起,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等一批迷信家都曾在中国科大登台授课。

  中国科大教务处处长周丛照引见,中国科大教师十分敬业,只需上课,任何教师都不会应付了事。

  “在这里,上课是天大的事。”周丛照说,“不管开什么会,我说要去上课,没有任何人阻拦。”——周丛照教授的《生物化学》课很受本科生欢送。

  在中国科大,知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一件往常的事情,校指导也不例外。周丛照引见,一个校指导出差清晨前往合肥,早上仍然7时50分呈现在教室给先生上课。

  据引见,中国科大各类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师资队伍构造不时优化。学校目前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02人(不反复统计),占固定教员总数31.8%。

  百分之百自主选专业

  一所大学,人才培育是重中之重。中国科大坚持“以先生为本”,先生可“百分之百自主选择专业”。这种尊重先生特性、专长和潜能,因材施教的培育方式,始于2002年。

  2012年,学校成立了先生学业指点中心,对请求转专业未被接纳的先生,由学业指点专家为其制定“特性化”培育方案,从而完成了本科生100%自主选择专业。

  2015年,取得该校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34名2012级优秀先生中,有6名为转院(系)的先生。

  拔尖创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新人才培育的新形式,也是中国科大教育一大特征。2009年以来,该校与中国迷信院有关研讨院所结合兴办了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严济慈物文科技英才班等14个科技英才班,针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停止重点培育,努力培养国度迷信与工程范畴的拔尖创新人才。

  往年3月5日,严济慈物文科技英才班毕业生、年仅21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四年级博士生曹原,在同一期《自然》(Nature)杂志上宣布了两篇第一作者论文,论述石墨烯超导范畴严重发现,惹起全世界学界的普遍关注。

  中国科大培育了一大批在各范畴独领风骚的出色人才。2016年度中国国度最高迷信技术奖取得者赵忠贤院士、中国工程院中选时最年老的院士邓中翰、中国迷信院中选时最年老的院士潘建伟、中国迷信院中选时最年老的外籍院士庄小威,以及哈佛大学毕业仪式演出讲的首位华人何江等,均是中国科大毕业生。

  世界一流“三步走”

  从“两弹一星”到探月工程;从大尺度的空间探测到微尺度的量子调控;从发现打破麦克米兰极限的铁基低温超导资料,到主导研制世界首颗量子迷信实验卫星“墨子”;从守旧国际上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讯主干网“京沪支线”,到研制出生界首台逾越晚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建校60年来,中国科大在多个前沿迷信范畴频频亮剑,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多次助力完成国度逾越,博得了“英才之摇篮、创新之重镇”的佳誉。

  2018年1月,中国科大发布《中国迷信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方案》,提出了创立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

  到2020年,局部优势学科进出世界前列,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030年,次要学科到达世界前列程度,进出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成为中国根底研讨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全体程度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