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6月1日,天津市文广局、青海省黄南州政府与天津工业大学结合主办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非物质文明遗产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在6月10日我国“文明和自然遗产日”降临之际,活动触及北京、天津、河北、甘肃、青海五省市非遗项目50多项,展品700多件套……
天津南方网讯:6月1日,天津市文广局、青海省黄南州政府与天津工业大学结合主办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非物质文明遗产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在6月10日我国“文明和自然遗产日”降临之际,活动触及北京、天津、河北、甘肃、青海五省市非遗项目50多项,展品700多件套,非遗传承人100多人参与活动。活动从6月1日继续至2017年6月30日。
此次活动以“共筑一带一路,藏族纺织非遗展”和“交融非物质文明遗产,助推京津冀协同开展”为主题,采取静态展现、静态展现和体验式展演等方式,以成立“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产学研联盟”为重点,旨在进步工业大学师生对纺织类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和传承的看法,进步纺织类非物质文明遗产在高校的影响力和看法度,使广阔师生充沛理解纺织类非物质文明的外延、方式和特点,加强广阔师生参与的自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营建全校“维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理论中复兴”的良好气氛,激起师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明的酷爱、培育创新肉体与理论才能,激起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活动一:共筑一带一路,藏族纺织非遗展:次要以青海省黄南州藏族纺织类非物质文明艺术精品展为主。以精品实物、演示传统技艺、传承人大讲堂等方式展出藏服、藏族唐卡、藏文书法、藏香、织染绣品、金属锻造等10余个非遗项目,近400多件(套)展品,向观众集中展示藏族优秀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民族官方文明,以及与古代时髦相结合的精深的艺术衍生品。
活动二:交融非物质文明遗产,助推京津冀协同开展:次要经过集中京津冀优秀纺织类非遗资源,共展出会聚了三地40余项纺织非遗代表性项目,近300多件(套)优秀非物质遗产精品及艺术衍生品,经过纺织非遗作品展览和传承人技艺展现,传承人大讲堂等充沛表现出京津冀地域丰厚的人文蕴涵和共同的文明魅力。(“津云”前沿旧事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