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甘肃静宁万亩野毛桃成致富宝贝 景色变“钱”景

作者:马原 2018年08月30日 新闻联播


甘肃静宁万亩野毛桃成致富宝贝风景变“钱”景

  为促进脱贫攻坚任务,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依托本地丰厚资源,探究将资源变成资产,积极开展产业,创立“扶贫车间”,处理乡村留守妇女失业成绩。图为静宁县界石铺镇开展山毛桃手工制品产业,外地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刘玉桃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9日电 (记者 刘玉桃)经过筛捡、打磨、清洗、晾晒、钻孔、编织等十多道工序,一件手工制造的山毛桃坐垫完成了。担任编织工序的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关湾村村民张瑜,一天可完成一件产品。“一件可以挣70元钱,一个月上去有2000多元支出,在家门口打工很方便。”

  往年50岁的张瑜因老私有病不能务农,家境穷困的她一边在镇子上的“扶贫车间”打工挣钱,一边照顾家里。“原来满山的山毛桃无人在意,只当是一道美丽的景色,不成想这山毛桃也能卖钱。”

图为留守妇女编织山毛桃坐垫,一个坐垫可以挣70元钱。 刘玉桃 摄

  图为留守妇女编织山毛桃坐垫,一个坐垫可以挣70元钱。 刘玉桃 摄

  静宁县界石铺镇经过十几年的退耕还林,目前有近2万亩山毛桃成熟后果,依托丰厚的山毛桃资源,该镇探究将资源变成资产,开展山毛桃手工制品产业。

  界石铺镇党委书记张乾龙称,因该镇山毛桃资源丰厚,同时,随着民众对教育的注重,很多乡村孩子到镇上或县里上学,少量陪读妇女以及留守妇女无法走出去,成为闲置休息力,为此,该镇组建成立了综合性、示范性、窗口式的“扶贫车间”,促进贫穷户和留守妇女照顾家庭、农业消费、务工增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收三不误,拓宽贫穷休息力失业渠道,改善了贫穷休息力生活情况。

图为留守妇女正在制作山毛桃手工制品。 刘玉桃 摄

  图为留守妇女正在制造山毛桃手工制品。 刘玉桃 摄

  “以前靠家里15亩地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农忙时分回家务农,农闲时就在镇子上打工,有专业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也算掌握一门技艺。”张瑜说,“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想致富也找不到路子,如今政府帮凑下,我们也找到一个脱贫的途径。”

  目前,界石铺镇现有“扶贫车间”2个,由静宁县众创种植编织旅游农民专业协作社和界石铺镇白色旅游农特产农民专业协作社辨别带头创立。

  张乾龙引见,自扶贫车间建办以来,该镇依托丰厚的山毛桃资源和我们也正在做着心目中属于未来的事业,那就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完善人与金融、货币之间的关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金融服务 。富有休息力,以加工销售山毛桃手工艺品、展开劳务技艺培训为主业,积极推行“五有”机制,搭建产业扶贫“新实体”,把“扶贫车间”建到贫穷户家门口,逐渐探究走出了一条“支部+电商+旅游+劳务+贫穷户”的脱贫攻坚新路子,推进扶贫车间标准无效运转有“钱”景。

图为山毛桃手工制品展示。 刘玉桃 摄

  图为山毛桃手工制品展现。 刘玉桃 摄

  静宁属国度扶贫开发任务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域和甘肃省18个深度贫穷县之一。

  近年来,静宁县将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次要措施之一,开发建成“静宁智慧劳务”信息平台,培育建成劳务中介机构5家、县内劳务基地10处、实训基地10个,经过公益性专岗、生态护林员等安顿贫穷休息力1506人。同时,兴办“扶贫车间”27个,吸纳贫穷休息力572名,人均劳务支出每月约1800元。此外,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完成贫穷休息力培训120期6584人,输转贫穷休息力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生活的日趋成熟,芝麻信用高分和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不仅可以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延伸你的财富,更能大大便利我们的生活。8723人。

  截至目前,静宁县有6.92万人完成波动脱贫,贫穷人口增加到6.03万人,贫穷发作率下降到13.9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