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最高法发布大数据:网约车案发率低于传统出租车

作者:陈原远 2018年09月21日 热点话题


  材料图: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广州东站对网约车相关资质停止核对。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网约车案发率低于传统出租车

  最高法发布网约车与出租车司法大数据

  昨天,最高法发布网约车与出租车效劳进程中立功状况司法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提供效劳进程中,网络约车司机和传统出租车司机损害乘客的案件罪名集中在成心损伤罪、交通肇事罪和强奸罪,占比均超70%。而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要高于网约车司机万人案发率。

  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高于网约车司机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原告人为网络约车司机且在提供效劳进程中施行立功的案件量缺乏20件,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其中,77.78%案件的损害对象为乘客。而同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原告人为传统出租车司机且在提供效劳进程中施行立功的案件量为170余件,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其中46.26%案件的损害对象为乘客。

  网络约车司机多发成心损伤罪,占比约四成;传统出租车司机暴力立功和涉毒立功占比高,算计占比超43%。由网络约车司机施行的立功,排名靠前的罪名有成心损伤罪(38.89%),交通肇事罪(16.67%),强奸罪和强迫猥亵罪(算计16.67%)。由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的立功,排名靠前的罪名有:成心损伤罪(27.4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6%),交通肇事罪(14.29%),偷盗罪(9.14%),风险驾驶罪(8%),强奸罪(6.86%)。

  口角引发抵触 涉车费成绩最明显

  从立功诱因来看,传统出租车司机司乘合谋占比高,约占三成;网络约车司机多因口角,约占四成。传统出租车司机立功案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件多为司乘合谋立功,司机提供运载工具,占比29.21%。网络约车司机立功案件多为司机与乘客或别人发作口角,占比38.89%。

  报告显示,口角纷争引发司乘抵触案件中,涉车费成绩最为明显,网络约车司机案件占比50%,传统出租车司机案件占比42%。在提供效劳进程中,两类司机与乘客发作口角的首要缘由为车费,其中,网络约车司机涉案占比更高。

  在网络约车司机立功案件中,行车道路和迟到引发口角辨别位居第二、第三缘由。在传统出租车司机立功案件中,因琐事和拒载引发口角位居第二、第三缘由。

  由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立功的案件,15.43%的案件中有醉酒情节。其中乘客醉酒占比51.85%,司机醉酒占比48.15%。而在传统出租车司机损害乘客的案件中,有醉酒情节的占比20.99%,其中乘客醉酒占比83.35%,司机醉酒占比16.65%。提供效劳进程或损害乘客案件中,网络约车司机案件中暂无醉酒情节。

  此外,由网络约车司机施行立功的案件,61.11%的案件为暂时起意。由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立功的案件,有预谋的比重略高于暂时起意,其中,49.71% 的案件为暂时起意。

  从作案工夫比照,夜间时段是作案顶峰时段,网络约车司机50%案件发作在该时段,传统出租车司机近三成案件发作在该时段。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立功的工夫段为夜间的,占比29.71%。网络约车司机施行立功的工夫段为夜间的,占比50%。

  成心损伤罪等三类罪名超七成

  网络约车司机和传统出租车司机损害乘客的案件罪名集中在成心损伤罪、交通肇事罪和强奸罪,占比均超70%。其中,网络约车司机上述三罪占其损害乘客案件的比重为:成心损伤罪(42.86%);交通肇事罪(21.43%);强奸罪(14.26%)。传统出租车司机上述三罪占其损害乘客案件的比重为:成心损伤罪(46.91%)、交通肇事罪(11.11%)、强奸罪(14.81%)。

  在司机损害乘客案件中,网络约车司机案发时年龄较传统出租车司机分明偏低。在受益者为乘客的立功案件中,传统出租车司机立功时年龄集中在31岁至50岁,占比70.79%。网络约车司机立功时年龄集中在31岁至40岁,占比55.56%。

  传统出租车司机损害乘客案件多发作在车内,网络约车损害乘客案件多发于起止点沿线地点。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立功地点中,车内占比最高,占比45.68%。网络约车司机施行立功地点中,起止点沿线地点占比最高,占比57.14%。

  传统出租车司机有前科记载多于网络约车司机,但损害乘客案件中有立功前科的占比,较网络约车司机低7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传统出租车司机施行立功,有立功前科记载的司机占比6.18%,其中,损害乘客的有立功前科记载的司机占比7.32%。网络约车司机施行立功,有立功前科记载的司机占比11.11%,损害乘客的有立功前科记载的司机占比14.29%。

  北京晨报记者 颜斐